今年是前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國暨《上海公報》發布50周年。尼克森訪華可謂開啟中美關係正常化的濫觴。中國外交部21日表示,當前中美關係的根本問題是美方一些人對華出現嚴重偏差,美國不應尋求改變甚至打壓中國,雙方應該發揚《上海公報》精神,共同推動中美關係重回健康發展。
會毛澤東 簽《上海公報》
1971年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祕密訪問中國後,為尼克森訪中完成鋪路。隔年應時任大陸國務院總理周恩來邀請,尼克森一行於1972年2月21日抵達北京,正式展開為期1周訪問,尼克森也成為首位出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美國總統。
訪問期間,尼克森在周恩來陪同下,會見時任中共領導人毛澤東。隨後尼克森一行轉往杭州、上海訪問,最終在2月28日中美雙方在上海發布《聯合公報》。儘管中美當時還未建交,但《上海公報》表示,中美兩國致力發展正常化外交關係,且美國認識到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而美國最終在1979年1月1日與中華民國斷交,正式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確認一中 奠定建交基礎
對比50年前尼克森訪中,開啟中美建交破冰濫觴,當前中美關係可謂處於「歷史低點」。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尼克森總統訪華,中美實現歷史性的握手,結束兩國長期隔絕的狀態。期間發表的《上海公報》是中美之間的第一個聯合公報,確認一個中國原則,構成中美關係正常化和兩國建交的政治基礎。
汪文斌說,當前中美關係遭遇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美方一些人對華認知出了嚴重偏差,將中國作為主要戰略競爭對手甚至假想敵,進行全方位遏制。中國發展不是為挑戰或取代美國,美方不應尋求改變甚至打壓中國。希望美方同中方一道,從過去50年的歷史中汲取經驗和智慧,傳承發揚《上海公報》精神,共同推動中美關係重回健康穩定發展的軌道。
勿打壓 應尋求共利前行
新華時評也稱,中美相互打交道並不是為了把對方打倒,而是為尋求並擴大共同利益。著眼未來,中美應從融冰歷史中汲取智慧與力量,推動兩國關係重回正軌、穩健前行。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以史為鑒,中美關係才能迎來更美好的未來」,文章認為,一些美方政客渲染對華競爭遏制、鼓吹「脫鉤」敵對,不過是霸權「焦慮症」作祟,這無助解決美國自身面臨的問題。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日前曾表明,由於今年是尼克森訪中暨《上海公報》發布50周年,中美雙方將舉辦一系列紀念活動,「共同回顧歷史,展望未來」。
(旺報/陳柏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