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1・中時-專題報導

2018-11-01・中時-專題報導
扶老攜幼 善用新住民力量

結合民力 善用既有資源

彰化縣議會地方治理論壇,與會學者談及串聯公部門與民間社福團體力量,展望未來服務給予多元面向觀點;建議落實長照分級、提供更便捷的資源整合平台,更要善用新住民的力量,既扶老、也攜幼,才能照顧到真正需要照顧的族群。

中州科大觀光休閒管理系講座教授鍾起岱表示,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扶老比逐年高升、扶幼比持續下降,2017年全台有20個縣市老化指數破百,顯示台灣即將進超高齡社會;屆時5人中有1人是老人,完善社區預防性照護制度更顯重要。

他建議,結合民間基金會、宗教團體的資源,整合全台2700個社區關懷據點、服務站的力量,落實分級制,打造更便利的網站平台方便民眾捐助;若能藉由長青學苑、開辦更多課程,鼓勵老人走入社區,和孫子一起活動,進而逐步改善城鄉分布不均、老人照顧老人的現況。

國立暨南大學東南亞學系助理教授王文岳說,在台灣被提升到國安層級危機,最後通常是指解決不了的問題;彰化縣法定社福預算從去年占總預算15.99%,今年激增到19.9%,高達77.7億元,若再持續編列大筆支出,勢將衝擊縣府財政。

然而除財政困境,還要面對人口外移危機!台中近年人口大增,主要就是育兒津貼補助產生誘因,顯示對有小孩的家庭來說確實達到實質迫切的效益;彰化若未跟進加碼,或許人口流失更快,為了人口紅利加碼社福政策,到底是飲鴆止渴、還是長久之計?值得思考。

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助理教授何景榮母親來自印尼,身為新住民之子,他呼籲社會重視新移民姐妹們對於農村生產力的挹注,更是台灣照顧長者的主要族群。台灣本是多元民族融合的社會,如今新住民和二代已成為台灣第四大族群,關注新住民姐妹及其二代、還有移工們的權益,就是注重台灣長者的權益。

社會處副處長陳素貞則說明近年彰化在社福政策的進步與蛻變,全縣3萬多名新住民,有6個社區據點,弱勢族群需攜帶身分證、印章,或委託村里幹事,就能申請所有福利補助,且核定效率加速,透過手機簡訊通知就能知道進度、結果。

【謝瓊雲/彰化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