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4・中時-專題報導

2019-10-24・中時-專題報導
高齡化又少子化

挹注資源 減輕家人照護負荷

高齡化和少子化已經是無法逆轉的趨勢,怎麼減輕家人照護負荷,提升老人品質,幾乎成了多數人切身的問題;專家、學者們指出,照顧者的壓力也不容輕忽,在城鄉發展不平均的狀況下,怎麼透過挹注資源整體來提升生活品質特別重要。

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副執行長何天元指出,人口老化使照顧者壓力越來越重,往往又衍生新的社會問題,得更積極推廣志工服務,協助被照顧者和照顧者找回人生的信心,要鼓舞更多銀髮族健康活動,把職場退休長輩找回來投入社會工作;只有多面向運用不同資源,才能防範老人憂鬱,並對醫療、保健、心理衛生,提供更完整福利。

康寧大學健康照護管理系教授詹浚煌說,要做好長期照護,關鍵是能否永續開發銀髮族來當志工,前提是志工需要被尊重,怎麼鼓舞長輩願意多做一點事,找到價值感還要再努力。靠政府照顧有限,最好是有跨齡朋友、組成類似合作社,但也可能這些都沒有,政府緊要的工作是協助作好居家服務。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暨研究所教授呂建德,分享過去推動健康銀髮的成果,指出廣設關懷據點整合進社區力量,舉辦老人共餐,補助廚房、場地租金和用餐費用,鼓舞老人走出來,並作好交通運輸;提供台中敬老愛心卡等補助搭乘計程車等,前端投入得更多,未來可能失能、失智風險就會降低。

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指出,長照面向很多,都市和偏鄉狀況也差很多,以老人送餐為例,偏鄉在晚上仍要送餐占7成,彰化市只需3成,加上偏鄉諸多不便,可能方圓之內都沒店家,到醫院大老遠,投入長照服務也得有差異化;在偏鄉鄉下地區,補助送醫用車服務的需求更高。

葉彥伯強調,推動長照大車隊在不讓個案叫不到車子,二林、芳苑和大城等地區卻常請不到司機,偏鄉要處理長照更困難,長照也很個別化、需求不同;衛生局每個月詢問電話高達6000通,安排照顧經理,照顧管理師,申請程序減化,從制度改善,滿意度提升,更符合需求。

【吳敏菁、謝瓊雲、吳建輝/彰化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