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5・中時-專題報導

2019-12-15・中時-專題報導
社會創新變革管理大師夏默 談u.lab魔法

捨棄本位主義 追求全體福祉

尼總統佐科威、蘇格蘭創新局、電商龍頭阿里巴巴最瘋迷的一堂課,由麻省理工學院重量級學者夏默共同創辦的U實驗室(u.lab),迄今吸引了185個國家逾14萬人學習。夏默日前首度訪台並接受《中國時報》專訪時指出,u.lab讓利害關係人從鏡中看見自己的缺點,捨棄本位主義,追求全體福祉,共同合作以因應迫切的危機。

面對複雜的挑戰,人人都知道必須改變,但卻抗拒改變。那些機制與工具可以幫助個人、企業、政府和NGO進行改變?u.lab因此應運而生。

幫助你變成革新者 非犧牲者

社會創新變革管理大師夏默為自然流現研究院(Presencing Institute)、u.lab共同創辦人,他在暢銷著作=《U型理論精要》中引介自然流現的概念,呼籲向湧現中的未來學習。他推動創新實驗室,結合各界共同改造商業、金融、教育、醫療和政府治理,以下為訪談摘要。

問:您在2015年共同創立u.lab,在全球掀起風潮,為何u.lab有這麼大影響力?

答:我們提供一個改變管理的新方法。傳統管理模式有兩個缺失,一是太膚淺,未能深入探討個人層次;其次是太狹窄,未能以系統觀來分析我們面對的問題。u.lab關照整個系統,以及個人的歷程,我們所做的專業與個人決策。

U理論的精義是提供一套方法與工具幫助你改變,這是為何全球這麼多人發現它很有幫助,幫助你變成革新者,避免淪為改變的犧牲者。

問:請分享企業界運用u.lab的成功案例。

答:u.lab是一個大規模線上課程(MOOC),由下而上的草根運動,人人都可以運用,成為組織培養領導力的工具。阿里巴巴領導力課程運用u.lab,德國、美國也有許多企業運用u.lab培育領導人才。

阿里巴巴培育人才 運用有成

有一天,我接到蘇格蘭創新局局長電話,他和3位公職人員都參加u.lab課程,希望運用在政府創新,邀請我來協助,我很快答應了。創新局局長於是邀請市民、公民團體與政府相關部門聚在一起,地點就在愛丁堡一個教堂,他向市民說「我們碰到問題,需要大家來協助解決,有一個創新方法u.lab,可以協助大家來推動改變。」當天有市民回應說,「我參加過很多社區會議,沒有一次像這次聚集這麼多不同部門,有健康、教育、環保與移民單位等,共同來討論。」

u.lab是一個機制,將地區實驗熱點與國際連結。幾個月後,各方利害關係人又聚在一起舉行成果發表,邀請政府高階首長參加,分享成果。原則上,高級長官只在開始、結束時參加,整個流程是由市民、NGO和相關局處代表共同完成。

傳統治理(1.0)是由政府來界定那些資源欠缺,政府負責資源分配與服務。蘇格蘭政府發現,傳統治理模式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市民經常抱怨,公務員則忙到焦頭爛額。於是創新局局長決定引進u.lab機制,號召市民、NGO、政府部門代表參加,目前蘇格蘭各地已有70個u.lab,偏遠地區也有這樣的組織。

蘇格蘭政府運用u.lab發展出資產型社區發展(Asset Based Community Development, ABCD),可稱為治理2.0,讓社區來界定有那些資源,居民、政府部門和NGO共同討論社區可以做什麼,以提升社區福祉,鼓勵社區居民自發組織提出改革倡議,促進社區的福祉。

推社區支持型農業 永續發展

問: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您指出,新舊典範最主要差異是「自我」與「大我」,舊典範把自我利益極大化,新典範則追求全體福祉。請分享企業界追求全體福祉的案例。

答:1990年代,知名運動品牌耐吉(Nike)因為童工問題遭揭發,Nike學到教訓,為維護企業品牌聲譽,關注焦點從企業獲利延伸到整個利害關係人與產業鏈。你要成為企業界領導品牌,必須了解整個生態系與產業鏈,維護消費者與產業鏈之間的關係。

下一波創新發展要成功,必須以追求全體福祉為基礎。以農業為例,農業和土地利用所產生溫室氣體高居全球第二,造成很大的問題。如果能夠培養土壤,有助於固碳。

社區支持型農業(CSA)最早從德國開始,主張由社區居民出資支持農場,消費者變成股東,農場定期提供農產品作為回報。CSA為農業打造穩健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消費者因為支持環保與社會融和的願景而購買農產品。下一步是建立全國性及跨國CSA平台。

目前政府對農業的補助,其實搞錯方向,政府補助傳統農業使用化肥與農藥,正是製造環境問題的根源。政府對於石油、煤礦等高汙染產業的補貼遠大於對再生能源的補貼,大有問題。

因應氣候危機與達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我們缺乏全國與跨國的架構平台。這是未來幾年內最迫切的工作,我們要以生態系統思考進行,分別從在地、全國與跨國的層次出發。今年我們在柬埔寨、烏拉圭推出SDG領導力實驗室(UN SDG leadership lab),協助聯合國在各國據點的運作,以達到2030永續發展目標。

印尼推領導力計畫 帶來希望

問:您看好印尼的前景,為什麼?

答:印尼是全球第3大民主國家。2003年我首次訪問印尼,前一年,峇里島發生恐攻,有人預測印尼可能是下一個阿富汗。然而,這些年來印尼發展得相當好。佐科威於2014年當選總統,引進藝術家、年輕人,遠離利益團體,同時聚焦提升人力資本,啟動心靈改革。

我們在印尼推動領導力計畫(麻省理工學院IDEAS計畫),將政府、企業界和NGO領袖齊聚一堂,進行9個月的創新之旅,朝向永續發展目標。政府、企業界、NGO代表共同透過U理論探索新一波的創新。印尼許多部會包括貿易、財政、環保、創新經濟等,紛紛採用這套方法來解決關鍵問題,並擴散到企業、學校與NGO。

問:印尼總統為何對u.lab感興趣?

答:印尼原本有許多抗爭活動,近年抗爭次數顯著下降,部會首長說明,這是推動u.lab的成效顯現。

去年底,我們在印尼舉行一場大型領導力工作坊,印尼政府號召700名公務員、企業與公民團體代表參加。12月在印尼舉行的高階領導力工作坊,將由佐科威總統率領內閣部會首長們一起參加。他希望這項創新與深度學習計畫拓展到100萬人的規模。要達到這個龐大目標,必須採用創新方法,u.lab是最佳模式。

(中國時報/謝錦芳)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夏默首次來台進行專題演講,視覺紀錄引導師李珮玉以圖像呈現系統影響力。(謝錦芳攝)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夏默首次來台進行專題演講,視覺紀錄引導師李珮玉以圖像呈現系統影響力。(謝錦芳攝)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夏默首次來台進行專題演講,視覺紀錄引導師李珮玉以圖像呈現系統影響力。(謝錦芳攝)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夏默首次來台進行專題演講,視覺紀錄引導師李珮玉以圖像呈現系統影響力。(謝錦芳攝)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夏默首次來台進行專題演講,視覺紀錄引導師李珮玉以圖像呈現系統影響力。(謝錦芳攝)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夏默首次來台進行專題演講,視覺紀錄引導師李珮玉以圖像呈現系統影響力。(謝錦芳攝)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夏默首次來台進行專題演講,視覺紀錄引導師李珮玉以圖像呈現系統影響力。(謝錦芳攝)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夏默首次來台進行專題演講,視覺紀錄引導師李珮玉以圖像呈現系統影響力。(謝錦芳攝)
把大自然視為必須耕耘和共同演進的循環生態

金融4.0 力倡資金循環再生

華爾街2008年引爆全球金融海嘯,多家歷史悠久金融集團倒閉,數百萬人破產、失業,被迫流浪街頭。金融海嘯帶來的災難,令人刻骨銘心。麻省理工學院學者夏默(Otto Scharmer)倡議金融4.0,主張金融體系把資金完全用於創造價值,促進人類共同福祉,不斷循環再生。

「現有經濟體系主要挑戰在於,在資源有限的世界裡,追求無限成長為目標。我們必須把大自然重新界定為生態系,而不是資源。」「我們不可以把大自然的賜予視為商品,買來用完就丟棄,應把大自然視為必須耕耘和共同演進的循環生態。」夏默指出,從宏觀角度看,許多投資需要資金,金融體系應投資於公共財,不斷循環再生。

問:何謂金融4.0?這好像烏托邦,做的到嗎?

答:金融4.0不是烏托邦,這是可以做到的,目前已有許多實例。先從金融1.0談起,這是傳統以人為中心的銀行模式,金融2.0則以商品為中心,以掠奪式資本將自家利益極大化,這些作法會導致毀滅,金融海嘯是明顯例子。金融3.0是指影響力投資,許多以個別計畫為主,較少探討問題根源。

所謂金融4.0,意指再生金融(Regenerative Finance),聚焦於長期影響力,把資金用於投資使社會、生態、文化面的公共財循環再生,例如讓人人可以接受教育,一個深度學習的教育系統,這些投資有很大影響力,很燒錢,卻沒有立即收入,因此須要一個機制讓資金可以循環再生,促進人類共同福祉,這就是金融4.0。

問:請說明金融4.0的實際案例。

答:現今我們面臨的問題是,有一邊資金太多,這些是投機、賭博性資金,對環境造成毀滅,擴大貧富不均;另一邊則是資金太貧乏。因此,我們必須在生態、社會與文化方面再投資。

金融海嘯之後,全球價值金融聯盟(GABV)成立,這是由全球55家金融集團負責人組成,客戶逾5000萬人,共同目標是促進金融體系正向發展,讓金融體系更透明,以支持經濟、社會、環保的永續。歐洲有一家銀行Triodos,總部位於荷蘭,是GABV成員,以投資對社會、環境和文化產生正向影響力為使命。他們努力透明化,讓存款人知道自己的錢投資到那裡去。我們的投資選擇,就像我們每天對食物的選擇,都會對地球造成影響。我們必須對資金的循環有深入了解,也對投資標的更加謹慎。

(中國時報/謝錦芳)

社會創新變革管理大師夏默(中)11月底來台舉行系統影響力創新論壇。(Joe提供)
社會創新變革管理大師夏默(中)11月底來台舉行系統影響力創新論壇。(Joe提供)
向湧現的未來學習

一把火的省思 凡事往前看

社會創新變革管理大師夏默(Otto Scharmer)11月底應SIMFO系統影響力聯合家族辦公室共同創辦人,台大教授薛喬仁、天使投資人沈司琦邀請首次訪台,舉行專題演講,吸引國內許多u.lab粉絲趕來一睹大師風采。

夏默在德國漢堡附近一個農場長大,他回憶,有一天下午,家中農舍大火,350年歷史的大農舍被燒個精光,從小住的房子化為灰燼。80歲的爺爺在農場住了一輩子,他對爸爸說,「抬起頭來,兒子,要往前看。」過了幾天,爺爺往生。這場農場大火讓夏默永遠忘不了,也讓他深深體會,一切要往前看。

1970至80年代,夏默參加許多環保、和平相關的運動。和平研究人員蓋爾敦(Johan Galtung)對夏默的影響非常大,夏默聽了他的課之後,有如點亮心中的明燈,了解什麼是行動科學。

U型理論強調向湧現的未來學習。因為,領導者所面臨的挑戰無法單靠省思過去來回應,有時候這正是團隊無法以嶄新眼光看待處境的問題所在。

自2015年u.lab慕課(MOOC)推出以來,全球有逾600個組織、地方型社群湧現,也有企業、NGO和政府單位採用,例如蘇格蘭、荷蘭和印尼政府運用u.lab進行改革與創新。

世界的確變化太快,台灣面臨轉型十字路口,融合東西方哲學的u.lab值得台灣各階層善加學習與運用。

(中國時報/謝錦芳)


你可能還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