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7・Array

2020-08-07・Array
關鍵4心法 讓爸媽成為孩子最佳的引導者

相信大家從小到大都有玩過扮家家酒,也稱作「假扮性的遊戲」,兒童專家朱翰均老師表示「假扮性遊戲」就是孩子早期發展各項能力的重要驅動!

「假扮性遊戲」也被稱作象徵性遊戲、想像力遊戲、戲劇性遊戲,是可以無時無刻和孩子一起互動的遊戲。當孩子沉浸在遊戲中,就是主動實現生命中的社會角色,並且練習曾經看過、想過、聽過的社會情景。爸媽們可以透過「假扮性遊戲」引導孩子,但在美國心理學會中,有學者則認為:「假扮性遊戲」所帶來的益處只是一種附屬效應,並非直接對孩子的各項能力有直接的幫助。

朱老師表示相當能理解這種說法,因為在與這麼多家長與孩子的接觸中,就能體會到身為遊戲引導者的爸媽們,在引導技巧上的差異,很明顯會在孩子的各項能力上展現出來。因此,怎樣才是好的引導方式呢,這裡朱老師和大家分享4個關鍵心法

1. 事情的延展

協助孩子在遊戲中做事情的延展,像是當孩子拿香蕉假裝打電話時,我們當然要馬上接話,並且提醒孩子要回話,甚至我們再轉給不同的人聽。以某個特定主題為中心,讓與孩子的遊戲持續深入在主題裡,強化孩子對主題的理解。

2. 主題的連結

與孩子在玩假扮性遊戲時,孩子可能因為現實參照的經驗不夠,因此A主題玩到一半就自己跳到B主題,這個時候引導者就要幫助孩子合理的轉換主題,並且在一陣子之後讓孩子有機會在轉換回去A主題,幫助孩子連結。舉個例子:與孩子玩「廚房」主題玩到一半,孩子如果突然把手邊的飯鍋丟掉去拿火車,引導者可以立刻說「那我們就坐車去買菜回來煮飯吧!」。協助孩子連結到別的情境,但是又可以隨時轉換回來,這個技巧同時也會增強孩子的因果認知!

3. 情緒的展現

在假扮性遊戲中富有特色的就是角色扮演,角色的情緒展現讓整個遊戲像是有靈魂,也是遊戲中最有價值的展現。引導者要隨著故事情節走向展現出適切又帶有戲劇效果的情緒,這樣才能引導孩子理解不同的情緒。另外,也要引導孩子的角色說出當下的情緒,這樣也能讓孩子有機會演練到自我的情緒調節!

4. 創造的機會

有時候在觀察家長在與孩子玩假扮性遊戲時,常看到兩種「錯誤」的引導方式,第一種就是「幫孩子做完」,第二種則是「一定要按照家長的方式玩」。要記得,我們是在玩遊戲,我們是孩子的玩伴,同時是孩子重要的引導者,因此「讓孩子主動思考」、「讓孩子擁有溝通機會」才是核心目的,所以在玩假扮性遊戲的時候,我常常會把「那我們該怎麼辦呢?」、「你可以幫幫我嗎?」這些話放在嘴邊,讓孩子跟我們一同創造出成長的空間與機會。

(本文由朱老師的共融樂園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爸媽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