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6・中時-綜合報導

2019-09-26・中時-綜合報導
普悠瑪司機首出面 暴哭證據消失

台鐵普悠瑪事故下個月將滿一年,今天普悠瑪事故司機尤振仲首度出面召開記者會,強調自己「沒有超速,也有煞車」,表示檢調把所有對他有利的證據都說消失了,拒絕調查。而他向台鐵索取錄影、工作報單等證據,也都憑空消失,一件也要不到,「我真的不明白為什麼,可能是基層的悲哀」,忍不住在記者會上暴哭。日前運安會表示,經調查後認定行政院調查報告尚需補強,確定將重啟調查。

尤振仲表示,調查過程以來,不斷要求檢調調查對其有利的證據,如上班工作報單、運轉室錄影畫面、傾斜卡紀錄等,檢調卻都以消失或毀損為由拒絕,尤表示,出車前有發現列車故障,因此向運轉室人員要求換車,卻沒有替換編組,只能照常出車,當時都有將這些內容記載於工作報單中,也有錄影畫面可以證明,但向台鐵索取時,證據卻通通憑空消失,「我真的不明白為什麼,可能是基層的悲哀」。

尤振仲指出,當時列車開到羅東路段時,速度為127公里,無法理解為何報告會指稱是到了140公里,而台鐵公布的錄音檔案與他記憶中也有落差,且每個錄音檔案修改日期都不同,質疑有經過後續修改,痛批「宜蘭地檢署第一時間有罪推定、台鐵惡意欺騙、行政院調查小組刻意隱瞞事實又避重就輕」。

尤振仲表示,他是二線司機兼任排班工作,平均每5天跑一次車,且七堵機務段主力車種也不是普悠瑪,也因此被行政院指稱其訓練不足。他淚崩表示,事發後不是哭、就是睡,每次都覺得為什麼走的不是我,那種痛是連呼吸都會痛。

以下為尤振仲聲明:

一、 107年10月21日當日發車前即有故障警示燈,為何仍然發車?

按照資料顯示,當日6432列車於上一班次結束,回到樹林調車場時即有故障紀錄。尤先生於發車前作巡視,察覺問題後並排除無效,即向運轉室表示希望替換編組,然經告知並無編組可供替換,並交付鑰匙予尤先生照常發車。事實上,就車輛存有故障燈亮之情形而仍然發車,在台鐵是屬於常態。辯護人於偵查中請求檢方向台鐵索取當日交接車輛鑰匙的相關錄影畫面來佐證尤先生所述之事實,惟遺憾台鐵回覆告知錄影畫面已遭覆蓋無保存,且台鐵於近日更告知當時是有替代編組可供替換。

二、 車輛行駛中已出問題,為何仍繼續行駛?有無何人下達不能停駛的指令?

(一) 於6432列車發生故障的過程中,自通聯錄音即可以看見尤先生持續忙於排除故障,在故障排除始終未見成效時,有希望要求停駛於頭城站,但遭拒絕,事後發現係通訊設備問題,導致接收訊息的一方誤會尤先生的要求,聽成有旅客誤乘而拒絕了尤先生的停車請求。此部分如同行政院調查小組的報告指出因內部橫向溝通的不足而未能給予適當的援助。

(二) 6432列車故障當下,尤先生無法確認故障原因,且依台鐵行車生態,於接獲調度命命前,除有車輛直接因故障無法繼續駕駛之情形外,司機員無法自行停駛。尤先生當下並無接獲任何不能停駛的指令,也同樣的從未接獲任何要求或建議其停駛的指令。

三、 車輛翻覆前煞車系統是否能有效運作、列車傾斜功能是否仍可正常運作?

(一) 據調查報告指出,翻覆前並未有任何煞車痕跡、動作,與尤振仲先生所陳述當時有緊急作煞車動作並不相符,惟依照列車車廂翻覆照片所呈現的態樣,似乎是緊急緊軔所導致,此部分疑慮可參108年9月24日運安會新聞內容。

(二) 另依卷證資料記載,諸多傷者筆錄中均提及列車翻覆前,有明顯感受到車子左右晃動,此部份是否如108年9月24日運安會新聞內容所指列車傾斜功能已失常,進而導致列車翻覆,於行政院調查報告以及檢方資料中均未見有調查。

四、 尤先生關閉ATP的原因?

(一) 台鐵司機員駕駛列車時,ATP時有故障而抑制行車動力,司機員亦時常有關閉ATP行駛之情形。如行政院調查小組所言,尤先生關閉ATP系統後,6432列車隨即恢復動力,係使尤先生誤判車輛故障源於ATP故障之主因。

(二) 依照通聯記錄可以得知,尤振仲先生獲知調查報告所指正確修復列車的方式時,為時已晚,排除故障的方式需離開駕駛位置轉身處理,而此種排除故障是否有效尚不得而知,目前均僅依事後調查逆推修復方式,卻忽略了有其他影響導致故障無法排除的可能。

五、 尤振仲先生是否有超速行駛?

(一) 如先前聲明,尤先生當日並無趕點壓力而無超速行駛之動機,也沒有超速行駛之行為,為何機械記錄顯示有超速,尤先生也很驚訝。

(二) 其次,當時存在機械故障情形,尤先生除盡力排除故障並請求支援外,依照機械記錄亦不乏顯示有電門把手與實際速度不符的情況,例如紀錄顯示速度為70而電門把手為0、或是速度顯示120而電門把手為70、或電門把手為120而速度為0等情況,仍無法排除機械因有故障之情形連帶影響相關記錄之正確性。

(三) 雖然司機員均受有觀速訓練,但觀速過程需心無旁鶩地持續觀察,才能確切判斷觀速,並不是有受過觀速訓練就能立即反應列車速度有過快的情形,何況依通聯紀錄可知,當時尤先生仍忙於聯繫、排除故障。

(中國時報/李宜秦、姚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