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6・中時-綜合報導

2020-05-16・中時-綜合報導
赤崁園區遺構 見證歷史堆疊

晚清到日據的常民建築

台南市政府催生「赤崁文化園區」,施工過程發現地下存在不同時期堆疊的歷史遺構,去年展開大面積考古發掘,近日完成清整。古蹟審議委員13日現勘,初步認為多屬常民生活行為遺構,包含建築擴建痕跡、建築技法改變、清代至日據時期道路規畫等,展現府城常民生活及赤崁樓周邊地景變遷證據,建議收集完整論述文資價值,提送文化資產審議會討論。

赤崁文化園區改造工程包括緊鄰的成功國小校舍、地下停車場以及遊客服務中心,台南考古中心發掘調查發現,原赤崁樓停車場位置地下遺構面積約50×80公尺,包括房屋基礎、溝渠、明治公學校圍牆等,年代一路從清代晚期前到日據、二戰時期,窺見豐富歷史紋理。

多名古蹟審議委員會勘後,指該處基地目前可見最早約為清朝中期建物,從施作地基及規模顯示可能不是一般民宅,另比對地籍圖和現況也能看到明治公學校圍牆殘跡等。部分遺構建設很用心,可能是有相當規模及重要性的建物。

審議委員陳維鈞表示,高雄左營舊城過去也有類似出土,每個遺址都是獨一無二,府城400年來有荷蘭人、漢人、日人、平埔族人在此生活足跡,該處遺址有其特殊性。由於各界存在不同聲浪,後續該如何處理,須收集更多資料及文獻爬梳,由專家學者共同討論。

台南市文資處指出,經小組委員現勘,初判出土文物見證府城常民生活、赤崁樓周邊地景變遷證據,建議邀更多專家學者比對、判讀資料,建立完整論述文化資產價值後,提送文化資產審議會討論與決議。

 

(中國時報/曹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