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5・中時-綜合報導

2020-08-15・中時-綜合報導
抹滅細胞記憶 防急性腎損變洗腎

 

健保署上月公布去年10大燒錢疾病,慢性腎臟疾病高居首位,共耗費533.16億元。專家表示,急性腎損傷是慢性腎臟病的主因之一,8年內有8成人因而惡化為慢性腎臟病,甚至走入洗腎一途,其中的關鍵在血管周細胞的記憶。台大團隊耗費10年,找出抹滅細胞記憶的方式,只要在急性腎損傷出現時給予去甲基化藥物,就能避免發展成慢性腎臟病,成為領先國際的新發現。

急性腎損傷常見於吃過量止痛藥、開刀、休克的患者,多數情況下都會在醫院發現。台大醫院內科部教授林水龍表示,根據台大過去研究,急性腎損傷患者就算腎功能恢復,8年後仍有超過8成患者惡化成慢性腎臟病,甚至需要洗腎。台大金山分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周鈺翔解釋,急性腎損傷患者之所以會演變成慢性腎臟病,主要因為依附在腎臟血管旁邊的血管周細胞在急性腎損傷後發生改變,並保有某種細胞記憶,導致容易纖維化及增生,無法維持血管穩定。

周鈺翔表示,血管周細胞會出現記憶,是因為包含Ybx2在內的4個轉錄因子出現了甲基化的現象,若使用去甲基化藥物,有望避免進一步惡化。這類藥物目前常用於血癌、乳癌治療,台大團隊將其運用在急性腎損傷的老鼠身上,給予10天藥物並觀察半年,發現在老鼠身上達到避免纖維化的效果,得以阻止慢性腎臟病產生。

林水龍表示,這項研究耗時約10年,是全球領先的發現,未來有助急性腎損傷的病人免於惡化及洗腎。研究已在8月4日刊登國際知名期刊「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且獲主編、審查者的高度肯定。

周鈺翔表示,目前台大已在規畫臨床試驗,但若要在人類身上試驗,需要先經過倫理審查,且用藥後至少觀察半年到一年,估計正式在臨床上使用,還需好幾年。

 

(中國時報/林周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