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7・中時-綜合報導

2021-03-17・中時-綜合報導
談地方創生 李永萍廢墟中找鑽石

 

家是永遠的避風港,然未來人恐在高齡化及年輕人口外移的環境下,面臨「故鄉消失」危機。曾任台北副市長的李永萍,近年因立委選舉注意到新北平溪及瑞芳等地,即便觀光產業發達,卻仍面臨鄉鎮消失難題。因而著手撰寫《創生方舟:社區的文藝復興,在廢墟中找到鑽石》,分享推動老社區改頭換面的經驗,以此為地方創生立法的第一哩路。

「地方創生」一詞源於日本,行政院將2019年訂為台灣地方創生元年,以政策發展地方經濟,促人口回流。李永萍表示,地方創生為台灣未來20年至30年最重要課題,現在開始投入,得解決環境人口壓力問題,也能為年輕人,緩解無成就感、薪資嚴重差距、房價高的現況。

李永萍表示,以她投身推動地方創生的新北平溪為例,每年因天燈吸引數百萬觀光客造訪,但戶籍人口數卻僅4千人,實際居住人口只有2千多人,年年人口數下滑約5百人,儘管有觀光支撐,但沒幾年鄉鎮恐就不復存在,「這是沒靈魂的觀光,90%地方產業都是靠觀光客。疫情也像照妖鏡,讓我們看到對當地的打擊。」

李永萍表示,平溪曾是北部重要煤鄉,近年不少地方組織正讓人看見天燈以外的平溪,如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及猴硐坑礦業園區,均推出如礦工回娘家、煤礦小火車等活動。當地返鄉青年打造的影音粉專「嘻哈平溪」,則串聯旅遊景點,吸引更多年輕人。藉此也能觀察到,年輕人是活化在地不可忽視的關鍵。

「社區總體營造跟《文創法》為地方創生最重要的基礎。」李永萍認為,應利用文化創意手段轉型地方產業經濟鏈,找到新生機,年輕人才可回家,以此成為正循環。年少時曾創辦環墟劇團,於多地廢墟演出的李永萍,20餘年前也是因爭取現今華山文創園區轉型為文創園區,才投身政治。期盼能以新作,成推動地方創生立法的第一步。

 

(中國時報/王寶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