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3・中時-綜合報導

2021-08-23・中時-綜合報導
疫情拖累難出國 旅行業憂人才流失

 

受限於禁止出團及接待國外旅客,國內大多數旅行社處於零收入的困境,老闆發不出薪資留住員工,又不捨得讓人才外流,只能先採留職停薪讓員工到外面兼差找工作,但業者腦中非常清楚,疫情越拖下去,人才越不容易回流,一旦出現人才斷層,想達成2030年觀光立國的目標根本是空談。

去年1月23日,旅行社先是被禁止接待大陸團,3月19日則是禁止做出國團及接待外國人入境,可說是受害最深、持續最久的行業。旅行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蕭博仁坦言,業界早已認清新冠疫情是場持久戰,在國際疫情仍嚴峻之下,預計到2022年上半年邊境仍難開放,業者現在最擔憂人才流失問題。

蕭博仁分析,一旦導遊和領隊沒有團帶,自然先去找其他工作,若這些人發現別的產業待遇沒有比較差,或是疫情一拖對旅遊業失去信心,市場回溫後很可能失去專業人才帶團,沒有這批熟門熟路、熟稔各地風俗民情的專家,以後誰接待外國旅客來台灣玩?

蕭博仁表示,政府對旅行業的薪資4成補助確實有幫助,但員工背後的勞健保支出,是外界看不到沉重支出。如今4成薪補貼到7月,接下來有可能不延續,原因是行政院認為振興券已要發放,不宜再有紓困。

蕭批評,行政院已提到藝FUN券、動滋券、農遊券等,卻沒有提到受害最久的觀光業,讓業內相當關心,也很緊張。他強調,振興經濟與振興觀光完全是兩回事,經濟好時要民眾旅遊,那大家都很樂意,但經濟不好時說要旅遊,「民眾都吃不飽了,拿到振興券會用在旅遊上面嗎?」蕭博仁認為,官員沒有思考過整套邏輯,但業者們看得很清楚,因此呼籲振興的同時,還要維持旅遊業生態,幫產業留住人才,否則怎麼可能走到2030年觀光立國,「立個頭啦!」

 

(中國時報/陳祐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