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牛津大學27日公布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新冠疫情導致2020年人類預期壽命出現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降幅,其中又以美國男性的預期壽命降幅最大,與2019年相比,短少了2.2年。另外有15國男性的預期壽命少了逾1歲。
研究涵蓋歐洲、美國、南美洲智利等29國家,其中多達27國人民在2020年預期壽命出現下降,22國預期壽命縮短超過6個月。牛津大學表示,預期壽命縮短可能與各國官方公布新冠死亡病例有關。據統計,截至目前已有超過476萬人死於新冠肺炎。
預期壽命縮短的時間也存在性別差異,大多數國家男性預期壽命的減幅大於女性,男性減幅超過1年的國家有15個,女性減幅超過1年的國家有11個。美國男性預期壽命減幅最大,高達2.2年。等於抹去了人類這5.6年來在減少死亡率方面取得的進展。
預期壽命是衡量國家福祉及繁榮的指標之一,指的是一個人從現在年齡算起,預期可以繼續存活的平均年數,亦稱為「平均壽命」或「平均餘命」,由於醫療科技隨時代進步,實際壽命通常會比預期壽命再長一些。在美國,死亡率上升主要集中在勞動年齡群和60歲以下人口;在歐洲,死亡率上升與60歲以上死亡人數顯著增加有關。
論文的共同作者卡夏普(Ridhi Kashyap)說,研究結果凸顯新冠肺炎對人類預期壽命造成直接而巨大的衝擊,同時呼籲中低收入國家提供更多數據,協助了解新冠疫情對全球的影響。研究發表於27日出刊的《國際流行病學期刊》。
(旺報/鍾玉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