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疫情突變,一直處於嚴格管控的大陸防疫政策也進行了兩年來的首次調整。大陸國家衛健委醫政管理局15日發布《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下稱《第九版》),此次修訂是基於因應Delta、Omicron等變種病毒傳播特點和病例特徵,修訂內容包括輕型病例採取集中隔離管理、出院標準Ct值調低(更為寬鬆),以及出院後的隔離期縮短等。
陸媒第一財經稱,病例實施分類收治、將出院時Ct值標準調低,這兩項改變,不僅能夠緩解醫療資源的緊張,也減少了管控時間和管控資源,進一步緩解城市防控壓力。
由於感染Omicron變種病毒的患者,以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為主,大多不需要過多治療,若全部送醫院將壓縮大量醫療資源。《第九版》提出,對病例實施分類收治,其中,輕型病例採取集中隔離管理,且集中隔離場所不能同時隔離入境人員、密切接觸者等人群,若病情加重,應轉至定點醫院治療。
至於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和有重型高危因素的病例應在定點醫院集中治療,其中重型、危重型病例應盡早進入加護病房治療,有高危因素且有重症傾向的患者也應進入加護病房治療。
同時,《第九版》在解除隔離管理及出院標準中,調整為「當Ct值大於35時,不算核酸陽性」,相較先前,Ct值在0至40之間都算陽性。大陸有關研究顯示,處於恢復期的感染者在核酸Ct值大於或等於35時,樣本中無法分離出病毒,密切接觸者也未發現被感染的情況。
此外,《第九版》還將「出院後繼續進行14天隔離管理和健康狀況監測」修改為「解除隔離管理或出院後繼續進行7天居家健康監測」。
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講席教授、流行病學與生物資訊系主任唐金陵擔憂,「隔離不足」可能成為Omicron疫情失控的原因。他說,城市的集中隔離能力有上限,這個上限就是這個城市可用來集中隔離傳染源(感染者+密切接觸者)的房間總數,當這個總數超過現有隔離房間總數時,多出的感染者和密切接觸者將不能被集中隔離,而不得不把他們留在家裡或社會上,「不能嚴格、集中、有效地控制傳染源的活動時,離失控就不遠了」。
(旺報/林至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