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8・旺報-綜合報導

2022-04-18・旺報-綜合報導
身處封城 滬台商稱未崩潰盼勿渲染

醫護坦言醫療量能緊繃 堅持清零不該優先

 

上海疫情延燒,受封城措施影響,民眾的日常生活也有別以往,在當地引起不少民怨。但多位上海居民及台商受訪表示,封城下生活品質下降、資源分配不均是可預期情況,但並非台灣媒體渲染的「崩潰」;當地醫護人員則坦言,醫療量能確實已經相當緊繃,「方艙醫院真的不能再增加了,」堅持清零早已不是疫情當前的優先事項。

上海靜安區阮姓居民受訪表示,疫情之下,上海肯定有很多人沒辦法過上疫情前的生活,甚至有小部分人溫飽都成問題,「但也有更多人像我們一樣在家還能領著薪水。」住戶雖然不能離開小區,但彼此常常交換上頭分發下來的或是團購買的食物,也會送給社區有需要的老人家,生活品質雖下降很多,但也沒到完全崩潰。

住在浦東新區的謝姓台商表示,大陸所謂的「小區」跟台灣的社區不太一樣,在大陸一個社區比台灣的2、3個里加起來還大,封城下還是可以在社區活動,只是不能離開上海。「但看到台灣的媒體普遍都報導我們只能待在房間,這是不正確的。」他強調,只能在自己房間或不能出樓的人,通常就是該棟樓有確診者或是密切接觸者,封樓是加強一個等級,是不一樣的概念。

謝姓台商說,媒體一定比較喜歡挑聳動的給大家看,「這點在哪個地方都一樣」,對於兩岸的防疫比較,大家都應該學會判斷該相信多少,而不是以片面資訊來建構甚至滿足自我的意識形態。

因上海封城而暫住蘇州的李姓居民指出,現在鄰近區域物資尚且充足,只是上海封城及昆山停工政策持續,經濟壓力實際上大於疫情,江蘇和浙江也開始緊張了。他還說,上海常住人口超過2400萬,封城措施或許有其必要,「但疫情下真正擊潰人的不是疫情本身,而是被扣帽子,武漢民眾已經歷過一次,不該在上海重演一次。」

民生暫且走一步算一步,但醫療量能的負荷卻比山高。閔行區某方艙醫院的一位醫護人員對本報表示,隨著確診者不斷增加,市領導高層仍要興建更多方艙醫院,但領導的決策與醫療基層的認知似乎不在同一線上,實際上醫療量能早已瀕臨極限,「方艙醫院真的不能再增加了,堅持清零根本不是當前的優先事項」,他坦言這是很多上海醫護的真實感受。

 

(旺報/李柏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