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疫情未止,香港大學醫學院長梁卓偉利用數學模型推算,6月初可能出現第6波疫情,並於7月上旬到頂,但他多次表示「希望推算錯誤」。同時,染疫兒童康復後的後遺症議題受人關注,香港瑪嘉烈醫院兒童傳染病科顧問醫生關日華表示,其接觸逾130名康復兒童個案中,約1成疑似出現「長新冠」症狀,包括失眠、記憶力與集中能力變差等問題。
香港15日新增259例確診病例,為連續9天單日新增病例維持在200多例左右,日前爆發疫情的桌球館及「星月樓」餐廳群組持續擴大,後者15日再增11人確診,至今累計52人確診,遍及20個家庭。
梁卓偉利用數學模型推算,6月初香港可能出現第6波疫情,並於7月上旬到頂,但他多次表示「希望推算錯誤」,而有2個條件能讓此推算錯誤,一是目前估計7成人口曾染疫,並對Omicron BA.2變種病毒免疫;二是若疫苗有效率(抗重症及死亡)高於當地及海外研究的評估,即香港將更貼近群體免疫。
香港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則表示,若未來一、兩個月疫情出現反彈,規模有限,但須防海外輸入的變種病毒,香港第6波疫情由BA.4、BA.5等其他變種病毒引起的機會較大,從海外輸入的個案一般需要數周流入社區,但暫時未見相關危險信號。
同時,染疫兒童康復後的後遺症議題受人關注,關日華表示,其接觸逾130名康復兒童個案中,約1成疑似出現「長新冠」症狀,包括失去味覺、嗅覺,以及記憶、認知、集中能力變差等,需轉診至精神科跟進治療。
關日華表示,香港至今有超過30名染疫兒童出現多系統發炎綜合症,其中半數需進入加護病房,該病症可影響心臟、肝臟及腦部,可能會造成永久性損害,正計畫為這批兒童成立門診,「若細胞被破壞,對腦部而言,要長回來較困難」。他表示,兒童腦部受損後便難以醫治好,強調接種疫苗是最好的預防病毒方法。
香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也呼籲,學校和家長不能因疫情緩和而掉以輕心,應盡早為學生安排接種疫苗。
(旺報/林至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