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媒體報導,隨著大陸經商環境的惡化與全球供應鏈重組,韓國企業去中國化、投資美國的趨勢日趨明顯。數據顯示過去10年韓國對大陸投資額增長不到60%,而對美投資額卻猛增近370%,更引述專家指出,目前世界經濟正處於全球化朝去全球化的過渡時期,不同意識形態陣營和區塊內部建構供應鏈成大勢所趨,未來韓企對大陸投資或進一步放緩。
從新增法人數量來看,過去10年間韓國在大陸新設立法人持續減少,去年為261家,而美國持續增多,去年達到617家。
另從韓國大型企業在陸經營策略也側面反映趨勢,包含樂天集團計畫上半年內關閉位於上海的大陸總部,相關人員已全部撤離僅剩法人註銷等流程,而位於瀋陽主題公園項目也在出售中。
其他企業也先後縮減在陸業務,如SK集團去年出售北京SK大廈和汽車租賃業務;LG於2020年出售北京LG雙子座大廈,並關閉昆山、天津、瀋陽等地公司;三星也在2019年、2020年陸續關閉惠州最後一家智慧型手機工廠與蘇州最後一家電腦工廠。
但韓國對美國卻表現出熱切投資趨勢。上月底的美韓首腦會談期間,現代汽車公布105億美元的對美投資計畫;稍早三星也斥資170億美元在德州投建生產用於人工智慧、5G等的尖端晶片代工廠,本月內有望正式動工。
分析背後因素,除大陸市場競爭加劇讓韓企營收下滑外,與經商環境變化也不無關係。韓國全國經濟人聯合會去年底針對在陸韓企調查顯示,超過8成認為大陸經商環境較10年前惡化,其中政府風險是最大原因;70.2%認為為實現共同富裕採取的各種管制措施造成負面影響。
韓國建國大學經濟系教授崔培根表示,從大陸官方政策來看,政治邏輯高於經濟邏輯,這將削弱市場確定性,在大陸人力成本等優勢逐步減少下,過於強調政治邏輯會使外企因不確定性而規避大陸市場。
(旺報/吳泓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