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1・中時-綜合報導

2022-08-11・中時-綜合報導
大龍峒保安宮、孔廟 一窺巨匠拚場

 

首次舉辦的「遠東建築獎—古蹟參訪月」,精選大龍峒保安宮及台北市孔廟作為導覽走讀的首站,除了兩座古蹟在歷史、文化、地理學上的重要意義,古蹟導覽專家林嘉澍3個小時的導覽中,細數名匠在此的「對場」競藝與合作,展現了古蹟承載的除了工藝,還有滿滿的時代人情。

大龍峒保安宮這座250多年歷史的古剎,是台北寺廟中採用「對場作」的代表。當時為了讓匠師們良性競爭、確保工期不拖延,會請兩組匠師「拚場」;大正6年(西元1917年)大修時,保安宮以中軸線為界,請了陳應彬與郭塔兩位名工匠各展本領,且特別的是採「交叉對場」,從前殿、鐘鼓樓到正殿,一左一右交叉施作。

因為「對場」,保安宮裡木作可見不少「嗆聲」的趣味。如正殿屋簷中的水車閣設計原是「八仙大鬧東海」圖,先完成的郭塔留有「鬧東海」三字,但陳應彬的一邊卻不見「八仙大」字樣;又一說郭塔做「孔明七擒孟獲」,是以「假獅破真獅」的諧音表示自己才是技高一等。

林嘉澍指出,對場比拚也是工匠人博上生計的較量,有時候甚至虧本貼錢投入以求勝過對方。以陳應彬而言,保安宮的成功,也讓他在全台各地持續受邀主持廟宇的新建、重修。又據文化資產維護學會理事長李乾朗的研究,大正6年的匠師工資,一天約5角到1元,且規定無午睡、不可賭博,一些工匠於是在前殿的交趾陶上頑皮地做出打瞌睡的仙人、牌九等造型。

保安宮由潘麗水所繪的壁畫,堪稱其代表作,但潘麗水卻曾因為無工可做而在台南畫了14年的電影看板。他雖未受過正式的繪畫訓練,作品卻能表現立體的空間感。為了將其畫作保存,保安宮董事長廖武治特別邀請澳洲修復專家來修復,還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亞太地區古蹟保存獎」,為台灣保護古蹟建立里程碑。

台北孔廟則是1925年泉州大木匠師王益順,受辜顯榮邀請來台設計建造,然而1931年他返回廈門主持南普陀寺大悲殿興建工作時病逝,孔廟遂由其後人接手建造,卻面臨缺工問題。當時陳應彬自己派下學徒協助孔廟建造,因此孔廟同樣可見陳應彬擅長的「螭虎」,但這基於合作的對場,便絲毫不見煙硝味了。

 

(中國時報/李怡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