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面臨大陸疫情「動態清零」政策影響經濟,加上與包含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投資貿易關係變化,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BASF)近日仍拍板啟動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專案的首套裝置投產,計畫到2030年向廣東湛江投資100億歐元,預計每年生產6萬噸工程塑膠化合物,服務汽車和電子行業,也成為德企對大陸的史上最大筆投資案。
對此投資案,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近日評論,對中德深化經貿投資合作、維護全球石化產供鏈安全穩定具有重要意義,且今年以來,德國對華投資繼續保持增長,這證明德國企業看好大陸經濟前景和營商環境。
此次投資的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專案,實際上早從2019年11月已啟動,日前舉行首套裝置投產儀式時,也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大陸國務院副總理韓正視訊連線並宣布項目正式投產。
巴斯夫集團方面透露,位於廣東湛江的首家工廠是一個超級項目,每年將生產6萬噸工程塑膠化合物,服務汽車與電子業,希望到2025年能僅使用再生能源達成生產目標,並成為未來全球第三大一體化生產基地。
值得關注的是,這是一筆「逆風」中的巨額投資案。據法廣(RFI)引述諮詢公司Trivium China表示,此投資案相當不尋常,除大陸3年以來的疫情清零政策讓自身經濟遭受重創外,也讓大陸當地的西方企業情緒跌至谷底,包括不少德國公司就考慮離開大陸、前進東南亞,但也稱對大型集團如巴斯夫等並未造成影響。
因此,巴斯夫的投資案引來大陸官媒重點報導,指新工廠的啟動,代表了「大陸進一步開放的新典範」。
但從中歐與中德的官方投資政策來看,未來恐不樂觀。據路透近日引述消息人士表示,德國聯邦經濟部正考慮對向大陸經營的德企取消提供國家投資出口擔保,甚至有官員說,「希望避免德國經濟變得過於依賴中國。」
另外去年5月歐洲議會因北京方面對歐盟人士的制裁,以及香港、新疆等人權問題,通過凍結《中歐投資協定》的批准程序後,至今仍未看到解凍的曙光。
(旺報/吳泓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