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精選旺報精選2022-11-18・Array 2022-11-18・Array 社評/政治框架是兩岸和平的關鍵 2022-11-18 ・ Array 旺報社評 陸委會在拜習會後發表聲明稱,任何以武力脅迫台灣接受其設定的政治框架及兩岸終局,台灣人民及國際社會都不會接受。蔡政府拒絕接受的所謂「政治框架」,指的是陸方主張的一中原則、九二共識,但問題是,此次拜習會最重要的成就,正是美中逐漸建立的「護欄」概念,與民進黨的國家定位方向愈來愈背道而馳。 四個堅持並非朝野共識 拜習會上,習近平以「台獨與台海和平穩定水火不容」的表述,回應國際社會所關切的「台海和平穩定」,並與反台獨直接掛鉤。拜登對中國大陸採取脅迫和侵略性對台行動的關切,換來了習近平對和平統一路線的重申,這也是為何會後拜登說出「不認為中國有意立即侵台」的原因。 簡單來說,北京反台獨、華府不支持台獨,是拜習雙方相互確認的政治承諾。其實邱義仁老早就說過,「瘋子才搞台獨」,台獨不可行,民進黨心知肚明,因而只說不做。 有心人發現,中方新聞稿首次出現拜登表達「不支持兩個中國、不支持一中一台」的承諾,有些解讀認為此乃美國對台論述回到柯林頓時期的跡象。事實上,「不支持兩個中國」明顯針對「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論述而來,「不支持一中一台」則代表拜登政府不會再提,也不會再推動「台灣地位未定論」,或台灣的聯合國代表權問題,這對蔡政府的兩岸路線衝擊不可小覷。 眾所周知,「互不隸屬」是「四個堅持」最重要部分,也是蔡政府為了反擊對岸一中框架而提出的「政治框架」。換言之,「四個堅持」是蔡政府推翻九二共識作為兩岸協商前提之後,向北京拋出的政治前提,只是民進黨自己的主張,並非朝野共識,更不是台灣共識。美方於拜習會表態不支持兩個中國,代表美國將不再為蔡政府的「互不隸屬」背書,「四個堅持」的身影愈來愈孤單。 平心而論,如果把「互不隸屬」表述為兩岸政治現狀,台灣內部不會有太多意見,這也是去年國慶演說「互不隸屬論」出爐後,國民黨沒有什麼反彈的原因。但問題在,「互不隸屬」只去脈絡化地處理了兩岸治權問題。「中華民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確實互不隸屬,但放到憲法層次說成「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就是兩國論,放到文化社會層次就成為一中一台的台獨論,不但大陸不會接受,對台灣內部而言,更是隨時可能炸開的未爆彈。 超越蔡英文互不隸屬論 台灣獨立建國,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胡同,以兩國論為核心的互不隸屬論,也與中華民國憲法、國際社會普遍認知相扞格。民進黨前後執政14年,始終未能找到既能凝聚台灣共識,也能溝通北京、平衡美中的兩岸論述。事實上蔡政府自2016年就任,也始終堅持以《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立場至今未變。既然是按照兩岸條例,那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只是管轄中華民國固有疆域內、台灣地區以外的大陸地區的行政當局,台灣和大陸同屬一個國家,依憲法稱之為中華民國,對岸依憲法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岸治權互不隸屬是事實,主權同屬一國也是事實。 早在6年半前,大陸外長王毅在民進黨重返執政前夕,曾向民進黨喊話:「他們自己的憲法規定,大陸和台灣是一個國家」,雖已時過境遷,這幾年王毅行事風格變成「戰狼」,但務實與理性的本性沒有變。台灣多數民意支持台海和平穩定、兩岸良性互動,背後是認同兩岸不是兩個國家、兩個民族。兩岸「政治框架」問題無從迴避,蔡總統任期所剩無多,有意爭取大位者,應超越蔡英文「互不隸屬論」,代表新民意提出能夠代表朝野共識的新框架,並能與拜習會達成的涉台框架相接合,這是選民熱切的期待。(旺報/本報訊) 兩岸台獨中華民國代表習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