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精選旺報精選2023-04-19・Array 2023-04-19・Array 社評/兩岸永久和平三支柱 2023-04-19 ・ Array 旺報社評 民進黨提名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提前亮出兩岸政策底牌: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熟悉兩岸歷史的人都知道,一旦切割兩岸關聯,任何有關和平、交流、合作的主張,不僅徒勞無功,而且會帶來災難。所幸,馬前總統的大陸行,已為兩岸和平指點出明路。 辜汪會談 兩岸擱置爭議 甲午戰敗、乙未割台的歷史悲劇,讓台灣脫離中國,這段歷史成為兩岸意識形態、生活方式差異之濫觴。國民政府於1945年抗戰勝利後開始管轄台灣,但二二八事件的歷史創傷,以及1949年之後國共隔海分治,再度加深了台灣與大陸的隔閡分歧。兩岸人民實質分離逾百年,省籍矛盾、正朔矛盾、統獨矛盾多重交織,造成如今兩岸關係錯綜複雜的局面。 今年是兩岸「辜汪會談」40週年,辜汪會談的意義在兩岸願意擱置爭議、為和平創造機會。兩岸分離逾百年形成的新舊矛盾與分歧,非一朝一夕所能解決,需要一段和平發展過程,相互磨合,才能形成最妥適解決方案。兩岸兵凶戰危之際,更需要珍惜「辜汪會談」及2015年「馬習會」的意義。 兩岸當務之急,並非謀求「結局」,而是確定「方向」:讓兩岸人民在永久和平安寧的環境下,彌合歷史形成的鴻溝,走上融合共榮之路,成為心靈契合的命運共同體。若能如此,兩岸融合將成為中華民族復興的碩果,也將為人類歷史提供和平解決分歧、終結內戰狀態的現代化典範。 從東升西降的視角看今天的兩岸關係,不需要對「統一」有時間壓力,兩岸融合是細水長流、久久為功的過程。大陸對「台灣獨立」或「外力干預」導致歷史悲劇重演,存高度警惕,這種感受台灣需要理解,更需要認知,兩岸和平不是無條件、從天而降的,不能依靠強權恐怖平衡後而苟且偷生,要回到中華民族的脈絡中,自己的命運自己抓。 從現實的角度看,兩岸硬實力日漸懸殊,大陸「統」其實不是問題,台灣「獨」是個假議題,根本問題是兩岸如何聚同化異、相向而行,推動由兩岸人民共同參與的雙向融合進程。因此,最迫切的議題,應是兩岸建構一個永久和平的共識架構,在此架構下,一切事情都好商量,一切問題都以相互尊重、循序漸進方式解決,不再有仇視、脅迫、警告,也不應有居高臨下的頤指氣使、或勾結外力的陰謀詭計。只有這樣,兩岸才會產生永續的和平與信任,跳脫出過往「緩和-動蕩」的治亂週期。 人民參與 雙向融合進程 2024總統大選來臨之際,台灣社會應認真思考,如何透過以下三個支柱,去建構兩岸永久和平:第一支柱,台灣人是中國人,兩岸擁有共同的民族和文化認同;第二支柱,中華民國憲法,兩岸是一個國家之下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的關係;第三支柱,民間交流,兩岸只有交流互惠才能走向融合。立起三支柱,兩岸就能永久和平,三支柱崩塌,就是兩岸戰爭、民族悲劇的重演。 馬英九總統任內,正因為有三支柱的鼎立,才能撐起持續8年的兩岸和平榮景,但也是因為馬總統未能及時撥亂反正、鞏固中國人認同、糾正台獨課綱,導致第一支柱「基礎不牢」,釀成後來「天然獨世代」崛起與太陽花學運的遺憾。 蔡總統上任後,本就不穩的第一支柱更加羸弱,只由兩支柱勉強支撐,2020年疫情發生後,兩岸民間交流支柱斷裂,接著2021年推出「互不隸屬」新版兩國論,憲法支柱崩塌。當三支柱搖搖欲墜,兩岸兵凶戰危,自然不在話下。 馬前總統的大陸之行,將三根支柱重新豎立起來,既有台灣社會民意的支持,也有陸方給予的尊重與善意。「賴清德路線」則是砍掉三支柱、毀滅兩岸和平的不歸路,在野政黨的總統候選人,應該繼承馬前總統的智慧、珍惜兩岸最後的善意,勇於扛起「台灣人是中國人」、「中華民國憲法」、「兩岸民間交流」三支柱,為兩岸永久和平開創新篇。(旺報/本報訊) 大陸交流歷史民族三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