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0・Array

2023-07-10・Array
社評/ 疑賴論如影隨行 賴清德不能逃避

賴清德投書《華爾街日報》,提出「軍事威懾、經濟安全、民主夥伴、穩定而有原則的兩岸關係」等「台海和平四支柱」,表態追隨蔡英文路線。侯友宜則表明「支持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與馬英九時代政策接近。賴侯兩人最新論述,都以維護台海和平為目的,但誰的主張能真正為台灣帶來和平呢?

備戰主義代價高昂

蔡英文與馬英九的兩岸主張截然不同。馬英九認為兩岸關係是「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所謂「互不承認主權」,是指台灣與大陸共有「一個中國」的主權,「互不否認治權」是雙方正視對方憲法與所統轄區域,換言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個中國內部的兩個政治實體。大陸不接受,但也不否認馬英九的主張,所以2015年新加坡馬習會,今年3月祭祖之旅都能實現。

蔡英文稱「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兩岸互不隸屬),本質上指兩岸是兩個國家,是國與國關係,這已超越她2016年在《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下界定兩岸關係的論述,兩岸關係因而陷入惡性循環。賴清德繼承蔡英文「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路線,就必須連帶繼承「抗中」,但台海兵凶戰危,人心避戰,他只得跟著大談「和平」,因而提出「台海和平四支柱」。

賴清德四支柱以「威懾」為主軸,「備戰」是四主軸的重中之重。「備戰」需建立在武力所建構的實力基礎之上。賴清德強調:「要和平,就有做好抵抗的充分準備」,這就是古羅馬諺語「想要和平,先準備戰爭」,也就是要讓大陸明白,發動戰爭所需付出的政治、軍事與經濟代價,使大陸不敢動心起念跨海一戰,才能爭取到真正的和平。賴清德還以「明確戰略、自我防衛力、防衛意志、韌性社會」概括台灣需做好的準備。

賴清德的「和平保台」,需要有充分的軍事力量與民心士氣,強大到對方不敢越雷池一步,但做得到嗎?台灣要付出什麼代價?

以冷戰時期以阿戰爭為例,以色列軍事實力超過對手阿拉伯國家,「備戰」讓以色列擊退來犯阿拉伯國家。若從俄烏戰爭來看,烏克蘭面對的是比它強大的俄羅斯,雖備戰多年,還有北約支持,仍未能嚇阻俄羅斯發動攻擊,烏克蘭備戰的結果,是把人民帶入生靈塗炭,把國家帶入萬劫不復。

台灣不能走烏克蘭式的「備戰」,尤其兩岸軍力差距懸殊,連美國都已無力恢復海峽中線,讓台海重回以中線為界的「冷和」靜好歲月。解放軍機艦台海來去自如,是蔡英文執政7年「對抗主義」的代價。

美國不放心賴清德

美國當然知道兩岸對抗會把美軍拖下水,又不願與大陸開戰,因而不斷要求與中國「對話」,在「你不溝通,我主動溝通」策略下,華府高層絡繹於途飛往北京,國務卿布林肯、財政部長葉倫來去匆匆,商務部長雷蒙多也有意訪中,「對話」已成為美國對中政策的主流,只有民進黨為了選舉利益,持續採取對抗策略,逆勢而為必嘗苦果。

賴清德對美國當前的和中策略心知肚明,只是礙於他對台灣主權獨立立場的堅持,而假裝看不見,這也是美國對賴清德不放心的地方。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柏格6月曾來台和賴清德談話,8月還要再請賴清德過境美國,再確認賴清德是否可信?美中關係壓力下,美國對台灣這次選舉態度格外謹慎。

賴清德想取信美國,必然要說清楚他自稱的「務實的台獨工作者」是什麼意涵?當選後會不會踏上「法理台獨」紅線?也必須釐清「和平保台」與「抗中保台」有何區別,不能只把「和平保台」當成選舉口號喊一喊,尤其是「和平保台」與「備戰主義」如何畫上等號?

更重要的是,他需要向人民說明白,為何不能有「疑美論」,美國是否足以讓台灣人民信任到在戰時不會出現「棄台論」。這麼多的疑點,賴清德不管對美或對台灣人民,都沒有逃避的空間。(旺報/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