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總統馬英九邀請37位大陸高校師生抵台當天,馬時代總統府副祕書長羅智強感慨「馬英九是兩岸和平的定海神針」,稱讚馬前總統頂住民進黨壓力邀請陸生來訪,為兩岸關係開啟善意循環。不能否定馬英九對兩岸和平的貢獻,但他任內未對陳水扁遺留的獨派教科書撥亂反正,兩岸和平定海神針的評價有些過譽。
重新體認九二共識價值
定海神針不宜用來形容某個人,或某一政策。不能說馬英九是兩岸和平的「定海神針」,應該說馬英九堅持兩岸和平「定海神針」,因而創造兩岸8年交流合作的榮景,卸任之後依然可以發揮餘熱,甚至產生力挽狂瀾的作用。
馬政府2008年以來的「不統、不獨、不武」兩岸路線,並不能和「定海神針」畫上等號。他所承諾的「不獨」,承續自2005年連胡會所達成的「九二共識、反台獨」共識,及此後國共高層透過密集溝通互動所積累的互信。沒有這樣的基礎,就沒有馬政府上台後立即兌現的三通、陸客來台及後續兩會復談達成的23項協議。
兩岸間的共識與互信,過去7年已遭民進黨破壞殆盡。不過大陸並未絕望,仍希望能沿用「九二共識」恢復兩岸間的協商關係。遺憾的是,「九二共識」這四個字,在藍綠紅三方政治操作下已面目全非,淪為雞同鴨講,民眾無從理解九二共識為什麼重要。更糟的是,九二共識原本是一種善意的模糊,但這種善意的默契如今已蕩然無存。
陸方堅持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有則風平浪靜,無則地動山搖。這個邏輯符合事實,但民眾聽不懂,就無從認同。所謂說不如做,馬英九今年4月訪陸,大陸尊重馬的中華民國前總統身分,默認其在大陸彰顯「中華民國存在論」,讓台灣社會重新體認九二共識的原貌與價值:兩岸對中國的意涵各有堅持,大陸雖不同意但願尊重台方的堅持。
2024大選接踵而至,檯面上的候選人中,侯友宜表態依憲法接受九二共識,柯文哲顯得混沌而跳躍,連2015年為延續台北上海城市論壇而說出的「兩岸一家親」,似乎都不願再提。至於「台獨金孫」賴清德,不久前在《華爾街日報》投書提出的「和平四支柱」距台獨只剩一張紙,連美國都未必埋單,何況大陸。
堅持中華民國憲法體制
賴清德的「和平四支柱」,不只「空心蔡」,更是「空心柱」,蔡英文2016年堅持「中華民國憲政體制」,2021年稱「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都能藉憲法與中國的連結,勉強彰顯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
心存台獨理念的賴清德,宣稱延續蔡英文「四個堅持」,不改變兩岸現狀,但實質上,「中華民國」只是台灣的正式名稱。蔡英文仍宣示堅持「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承諾依據《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但對賴清德而言,台灣是台灣,大陸是大陸,之所以不實現法理台獨,是客觀條件不允許,只要外部條件改變,將毫不猶豫另立國家。
「心繫台獨」是民進黨不願接受九二共識的真正原因,其他說詞都是藉口或煙幕彈。正如陸委會18日發布新聞稿所稱,兩岸之間從未有所謂「一中各表的框架」,只有由中共片面設定,意圖消滅中華民國、併吞台灣的「一個中國原則框架」。
回到馬英九對兩岸和平的貢獻。他4月大陸行與其說讓九二共識「活回來」,不如說確認兩岸之間確實有「定海神針」的存在,接受定海神針,兩岸可以求同存異,維繫和平,拒絕定海神針,兩岸將動盪不安,淪於戰爭邊緣。什麼是「定海神針」?簡單說就是「九二共識」,用台灣的說法就是「中華民國憲法體制」,依據憲法台澎金馬和大陸同屬一個國家,兩岸是一家人關係,一家人就應該互相幫忙,可以作為台灣的定海神針。
賴清德不但拒絕接受九二共識,更堅持兩岸國與國關係,失去定海神針,兩岸將更接近戰爭,若不想打仗,2024大選就投給「定海神針」一票。(旺報/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