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108課綱實施,教育部推動高中生建立學習歷程檔案,但成效褒貶不一。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高中生最重要的是將國文、英文、數學等3科學好,其他可以都不要管,他認為學檔制度沒必要、也沒意義,甚至害了很多人。
李家同說,高中生若能將國文、英文及數學等3科的基礎打好,未來要做什麼都可以。一個人如果沒有將基礎知識學好,以後不可能改行,譬如以前學電機的人,如果到現在還只知道真空管,那就完了。
李家同表示,至於他自己,一直到讀博士時才開始學寫程式,但因為以前有知識基礎,因此能夠面對時代的變化。
李家同指出,高中生數學或英文學得好不好,看成績單就知道,不用去看他的學檔。如果一個學生在學習上一塌胡塗,卻在學檔上說懂一大堆數學,這樣有何意義?
李家同進一步表示,學檔制度不但沒必要,甚至可能害了很多人。譬如有些學生國文、英文、數學成績不好,但去學寫程式以豐富學檔,這是走錯方向。
李家同還說,高中生會在學檔上說立志學好什麼東西,譬如他們表示要走數學或電機這些路,但事實上,他們根本不知道大學的數學或電機領域是怎麼一回事,像大學數學幾乎沒有數字,這和高中生的想像差很遠。因此,高中生在學檔上是無從立志的。
李家同之前也在個人臉書表示,大學升學參採學檔,學生學期表現都將納入其中,但對弱勢學生而言並非雪中送炭,反而是雪上加霜,在於若家長社經背景好,譬如家長會寫程式,學生自然容易耳濡目染,能在學檔上做些「花俏」事,但弱勢學生想必不會有此經驗,最後造成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困境。
李家同表示,對於一些功課不好的學生,他們學習上很吃力,還要寫學習歷程,實在痛苦。他也遇過名列前茅的孩子對寫學習歷程感到厭煩,因為實在不知道應該寫什麼。大多數孩子覺得學習歷程沒什麼值得談的,乏善可陳。(中國時報/林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