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精選中時精選2024-08-14・Array 2024-08-14・Array 供需失衡 40電動車搶1充電樁 低於歐盟建議10比1 家外使用率低 業者:過幾年再進來可能更好 2024-08-14 ・ Array 台灣在充電樁市場發展上面臨電動車與充電樁不成比例的問題。此為充電樁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中華徵信所(CRIF)首度公布的調查表示,台灣在充電樁市場發展上面臨電動車與充電樁不成比例,以及家用充電樁昂貴且耗時等兩大問題。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台灣電動車與充電樁比例為39.7比1,遠低於歐盟建議10比1。如果台灣要持續邁向電動車普及化,充電樁的設立以及完善配套措施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惟對於充電樁不足的說法,業界直指中華徵信所只看單一數字,未細究台灣電動車市場的現實供需,其實若台灣電動車蓬勃發展,充電樁也不夠用,成為穩賺不賠的生意,「早就搶瘋了!怎麼會不夠?」 依CRIF調查,截至2024年5月,台灣電動車占比約2.12%,惟年複合成長率高達10.44%,遠勝於一般車輛0.98%。另近年電動車價格下降近30%,提升消費者購買意願,調查並顯示,超過7成未來3到5年內打算購買電動車,但要滿足市場需求,充電樁數量仍遠遠不夠。 另CRIF也就已購買電動車消費者調查,車主使用家用充電比例高達8成,僅有2成多的車主住宅社區內有附設充電樁,近6成車主需要自行購買並安裝,自行購買的充電樁不僅昂貴,與管委會來回溝通也需要1、2年,成為許多電動車主購買後的最大痛點之一;如果台灣要電動車持續普及化,充電樁設立及完善配套措施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CRIF認為,投入充電樁市場的業者,除純硬體供應商或工程單位包含安裝服務業者外,多數業者現階段未直接獲利,相關營運服務商仍處於期待中長期商機為主,因此市場上常見各種策略聯盟,透過不同優勢結合降低營運成本及快速擴大目標客戶族群。 車廠主管表示,台灣早期導入電動車以高單價進口品牌為主,新產品進入台灣,會買的人多是家裡超過2部車,不會作為主力用車,而口袋較深的買家,通常住家大樓就有附設充電樁或提供充電車位,也不須在外充電,導致在家外的充電樁,使用率相對有限。 車廠主管表示,這就跟租車一樣,家外的充電樁通常是假日使用率才高一些,平均每日使用時數能有6個小時「就算很好了」,被抱怨充電樁不夠,是因為尖、離峰使用頻率有明顯落差,也因整體使用率仍低,充電樁業者都還在賠錢,當然不願積極擴建。 充電樁業者直言,可怕的是,充電技術持續進步,早期進入市場的業者,未來幾年都可能面臨舊設備還沒回本,但新設備已出來,要不要汰舊換新的尷尬處境,「搞不好過幾年再進來(建充電樁)還更好」,這些複雜的營運問題,都不宜簡化為持有比例。(中國時報/吳靜君、黃琮淵) 充電調查購買CRIF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