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2021年,柳川水質水岸環境改善計畫「民權路至三民西路段」呈現亮麗的新風貌。整治後的柳川,帶給市民長達2公里,富含自然與人文特色的藍帶綠廊,不僅兼具近水休憩機能,也帶給民眾接觸在地藝術及文學等多重能力,提供市民新增一處樂活多元的城市河畔。
三個核心 兼容並蓄 柳川是臺中市重要區域排水之一,流經人口稠密的精華地區,沿岸已高度都市化。因長期受沿岸人類經濟活動所排放汙水影響,使河川水體水質惡化,而混凝土三面光的護岸,更缺乏人與水的互動空間。為改善柳川的水域環境,臺中市政府積極以「水安全」、「水環境」及「水文化」等三個核心面向規劃,從北屯區的舊社公園至南區的三民西路進行多元化整治,並在改善完成後提供市民安全、潔淨及蘊含文化的水域環境。
防洪能力 強化提升 為增進柳川的防洪能力,應對頻率與規模都日益加劇的豪大雨,柳川整治工程配合都市
計畫變更「還地於河」,將民權柳橋至林森柳橋河道往兩側各拓寬8公尺,並增設防洪箱涵於河道兩側下方。林森柳橋至三民柳橋河道則向左岸拓寬8公尺,河道增加通洪的空間,並經歷多次豪大雨考驗,證明了防洪安全無虞。水體水質 清澈透明由於長期受到兩岸汙水排放而變得髒亂惡臭的柳川,也藉此整治工程,截流舊社公園至中正公園河段兩岸民生汙水,並新建中正水淨場,與既有的中華水淨場串聯全面改善流域水質。下游自民權柳橋至三民柳橋,透過植生過濾帶及雨水花園等低衝擊開發(LID)工法,過濾雨水逕流中的懸浮微粒等汙染物。預期可達成嚴重汙染零公里及下游水質降為輕度汙染等目標,還給臺中市一條清淨的都市河川。人文綠意 共生之地 在防洪及水質的考量之外,整治工程也將歷史水圳的記憶融入環境營造。如林之助紀念廣場,即是以「臺灣膠彩畫之父」林之助先生1979年的作品「臺中公園」,利用馬賽克拼貼的方式重現於岸河畔。民眾可以在對岸欣賞經典畫作與地景的優雅交疊,或是走到廣場之中,感受沁涼的老榕綠蔭,和這幅臺中在地藝術與人文代表作融為一體。延伸自人文藝術的菁華,柳川富有的水岸藍綠帶,也孕育了水文化的誕生。廣植的綠地與原生老樹,不僅讓自然生態回歸河畔,並帶給民眾一個能在都市中親近水域的體驗,從
人文藝術到環境教育,將水文化融入生活,將柳川體驗提升到更高的環境文化層次。
文/王文吉.圖/臺中市政府水利局提供
(臺中市政府水利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