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報導,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維持1年半減產共識後,目前內部對是否增產又回到過去互不相讓局面。專家認為主導OPEC的沙烏地阿拉伯和非OPEC成員國俄羅斯都傾向增產,石油供應勢必增加而不利油價後市。
紐約西德州原油7月期貨價周二盤中下跌1.7%,每桶報64.75美元。倫敦布蘭特8月期油下跌0.8%,報74.75美元。
OPEC將在本周末開會,伊朗、伊拉克和委內瑞拉等3個OPEC創始成員國反對增產而跟沙國意見不合。外傳俄國跟沙國一樣傾向每天增產30萬桶到60萬桶原油之間。
油價近幾周來走低,是市場擔心沙國與俄國聯手增產所致。但交易商預期反對增產者占上風,和增產幅度遠低於市場預期而讓油價周一回升。
專家認為交易商會這樣預期,正凸顯他們不了解OPEC歷史。目前OPEC內部不和可能讓本周會議在爭吵聲中結束。
根據OPEC歷史和博弈理論來看,OPEC成員國本來就意見不一,不管他們發表什麼意見,只要主導OPEC的沙國決定增產,OPEC最終就會增產。OPEC成員國目前每天合計生產2,100萬桶原油,在內部達成共識前,OPEC有能力每天再增產至少70萬桶。
沙國和俄國是難以對抗的石油大國。他們合計每天產量,是伊朗和伊拉克各自產量的5倍,為委內瑞拉15倍。目前伊朗又遭美國制裁,委國產量急速萎縮,在OPEC內更無力對抗沙國。
伊朗曾在2000年反對沙國增產來抑制油價但最終失敗。沙國在1986年為懲罰不遵守減產協定的成員國而產能全開,讓油價隨之腰斬。
外界認為OPEC這次要增產來抑制油價,不過即便OPEC按兵不動,油價後市其實並不樂觀,因為目前油價水準仍足以刺激美國頁岩油商增產,並導致能源需求增長放緩,種種因素都不利油價走勢。
(工商時報/鍾志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