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5・中時Featured

2022-08-15・中時Featured
你的腦退化了嗎?從「腦年齡」看出失智風險,早期預防延緩退化

去年Netflix熱播韓劇《如蝶翩翩》,描述一位過著平凡退休生活的老先生,在70歲那年出現失智症狀,想趁著病情惡化前再次嘗試年少時的芭蕾夢想,揪心劇情感動不少人,引發不少失智議題的討論。你知道嗎?台灣失智議題同樣迫切,目前台灣失智症人口約30萬人,到2030年將超過50萬人,2025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罹患失智症的人勢必更多。

面對失智海嘯來襲,《今周刊》與上頂醫學於8月13日舉辦「失智防治大講堂:你的腦退化了嗎?」聚焦失智症的認識、診斷評估及預防,邀請產官學研各界進行專題演講與對談,當天以線上直播方式進行,吸引二千多位關心失智議題的民眾參與,與講者互動熱絡。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在致詞時指出,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失智議題無可避免,衛福部在2013年已制訂「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2017年再推出「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2.0」,透過政策制訂來降低失智症罹病風險,以及發展失智症照顧服務與福祉,由中央攜手地方政府,建構全面性的失智症照護網絡。

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指出,自己曾經中風,又有心血管疾病,屬於失智症的高風險族群,現在藉由每天睡滿8小時及多動腦,來延緩腦部退化。多年前,智榮基金會與電玩遊戲軟體業者及陽明大學進行「遊戲防老計畫」,透過遊戲軟體中的實測反應,進一步分析遊戲過程中腦部的各項數據,結果發現,多動腦、多刺激大腦的心智活動或從事創造型的活動,有助降低失智風險。施振榮也期許,透過資通訊產業與醫學的跨業合作,找到失智症防治的解決方案,進而推廣到其他國家,對人類健康做出貢獻。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指出,根據榮陽團隊及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的研究發現,「身智衰退症」(PCDS)可做為早期偵測不健康老化的指標,並建議50歲後應養成平均日行7,000步習慣,有預防未來活動功能衰退的效果。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指出,失智症不是年長者的專利,甚至有年輕化趨勢,因此平常應留意是否有記憶力減退、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等警訊,早期診斷,了解失智原因,才能及早介入,延緩失智症發生。

根據衛福部的最新資料,目前失智症診斷率約為五成四,換句話說,有將近一半的失智患者尚未被診斷確認。上頂醫學首席科學家兼醫務長曾文毅指出,腦健康程度決定失智症的風險,腦齡差可預測失智嚴重程度,上頂醫學首創結合「擴散式磁振造影」(Diffusion MRI)和AI人工智慧,評估腦年齡和失智風險,相較於現在多數失智症僅能以主觀回答評估來診斷,此技術可以提供客觀腦評量數據,協助醫師評估失智症罹病風險,並藉由科技的導入,早期發現失智症前的認知功能退化跡象,在未達疾病階段,透過生活習慣的調整,預防失智或惡化的可能。想要進一步了解「腦健康」的概念,曾文毅在8月16日出版的新書《養腦,不養老》中,揭開「腦齡」的奧祕,並分享有效增進記憶,改善大腦老化狀態的方法,協助讀者擺脫失智威脅,迎接更輕盈自在的老後生活!

當失智症突然找上門,對一般家庭來說,將是不小的負擔。南山人壽商品精算暨數據管理資深副總經理陳維新也針對高齡者保險理財商品逐一分析,從年金、長照、安養信託到最新的失智外溢保險,民眾可依據自身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障,讓失智後獲得更好照顧。此外,南山人壽也透過跨業合作,推出「健康守護圈」的服務,從健康促進到失智症確診等不同階段,提供相對應的諮詢與服務,讓民眾在遇到人生風險時可免於恐懼,生活更有保障。

您錯過這場精彩的線上講座嗎?立即連結以下網址觀看當天精彩內容。

https://reurl.cc/8ppz2y

(中國時報/李瑞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