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7・中時-專題報導

2017-04-27・中時-專題報導
被颱風「追著跑」 神奇漂流之旅

政府瞄準發展再生能源,政策上也得到支持,因此台灣很適合發展風電。

「成功之母講座-如何變成傳說中的獨孤求敗」,昨請來上緯國際投資控股公司董事長蔡朝陽,分享建置示範離岸風機的心路歷程。工程船曾為了躲避颱風,一路從基隆奔逃到高雄,還差點無法進港在海上覆沒,如今2座風機已能供8000戶家庭一年用電量。蔡朝陽表示,台灣海峽風況全球數一數二,是老天爺給的財產,既然老天給了我們這樣棒的風場天然資源,當然要投入風電。另一方面,政府預計2025要邁入非核家園,核電除役後的電力缺口需要補足,政府瞄準發展再生能源,政策上也得到支持,因此台灣很適合發展風電。

蔡朝陽指出,去年在苗栗外海2座示範離岸風機的建造過程也歷經風波,有一次,機件因故障需要維修,團隊不眠不休找解決方案,特地從韓國請來浮吊船支援,整個工期又因此延了3個月,算上工程船的租金和運作費,每天都要燒掉1000萬元以上,光這90天就花了10億元預算。蔡朝陽表示,建置風機途中還曾遇上尼伯特颱風攪局,颱風警報發布時航港局標準作業流程要求港口清場,起初工程船無法停靠基隆港,只能往南走,抵達台北港颱風路徑又修正,只能繼續往南撤,最後到了高雄港時颱風已經來了,高雄港雖然一度要求「趕快跑」,但大船的船速實在跑不過颱風,也沒油料可以消耗,還好航港局網開一面讓工程船進入高雄港停靠,才讓工程船躲過了在海上翻覆的命運。

蔡朝陽指出,2座示範離岸風機的預算一路從16億元拉高至40億元,其中有40%的費用是因在台灣沒有離岸風電的產業鏈,就連現場的電機調適人員都還要遠從丹麥聘請來台,一天要付3萬元,未來離岸風電產業一定要本土化,否則成本實在太高。談起奮鬥過程,蔡朝陽多次哽咽,他表示,工程只能在天氣好時施作,就算大半夜也要爬起來工作,在船上的員工有時甚至1、2個月不能回家,員工這麼支持,他當然要撐下去,去年10月底終於完成這兩部示範風機,現在已經發電300萬度了,可供8000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量。

★最新相關活動訊息都在「成功之母講座」FB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uccess.ct/

【楊騰凱/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