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0・中時-綜合報導

2019-09-10・中時-綜合報導
跨域思維 專業分工

打造體育產業鏈 彰化大利多

要打造在地體育產業鏈、發展運動經濟,學者、專家與官員們皆強調跨域思維、專業分工的重要,除了興建運動場館、體育園區,更要從教育著手,調整學生、家長觀念,攜手在地企業建立運動文化,進而鼓勵、刺激消費行為。

彰化師範大學運動學系助理教授劉羿德表示,彰化交通便利,若能興建結合運動、休閒與青創的產業園區,導入AI、VR技術與健康促進概念,發展特色,進而結合休閒農業旅遊,吸引全台人口來彰化參觀,活絡經濟。近年運動產業產值已占世界先進國家GDP10%,成長幅度可觀;以休閒為主帶進人潮後,連帶小吃餐飲、運動教育、風景區和農業的觀光旅遊等也都受惠。

臺中市運動局長李昱叡分享臺中市經驗,期盼能開啟中彰之間運動交流合作大門;臺中身為職棒中信兄弟隊主場,將密切與球團合作城市行銷、經營主場,培養廣大在地球迷。身為全台人口第2大城,約有3成規律運動人口,幫助在地運動發展,未來將陸續完成10座國民運動中心、打造臺中巨蛋,也積極推展電競運動。

彰師大運動學系主任兼任運動健康研究所長江勁彥表示,自己靠運動改變人生,從全中運獲獎後一路升學,是全台第1位保送醫學院的網球選手,也因運動練就不服輸的精神、完成學業;2017年世大運莊吉生拿下網球男單冠軍,其8強賽事學子排隊搶票盛況,讓他驚見台灣賽會的消費潛力。

江勁彥認為,運動經濟最重要在於促進消費,透過賽會策略、運動文化和家長觀念的微調,發展體育產業;藉由在地企業的力量,以補助鼓勵消費,結合科技、研究運動健康,更是促成運動經濟的重要策略。近年政府大力推動長照2.0,若能在前端就導入運動,後端長照成本將大大降低。

彰化縣教育處副處長張淑珠表示,運動是習慣的養成,與健康息息相關,近年彰化縣陸續舉辦SBL、ABL和瓊斯盃等籃球賽事,還有划龍舟、馬拉松嘉年華等大型體育活動,已累積可觀的經濟效應。

【謝瓊雲、吳敏菁、吳建輝/彰化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