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3・中時-綜合報導

2019-09-23・中時-綜合報導
新故鄉願景》車籠埔生態復育 觀光興隆

台灣光復後,車籠埔更名為光隆村

台中市太平區興隆社區舊稱「車籠埔」,位於此地的車籠埔營區,曾是中台灣最大的新兵訓練中心,營區荒廢後,在興隆社區發展協會與在地里民努力推動農村再生、社區營造下,如今已變身為結合生態、農村文化的美麗社區,更獲全國社區評鑑為卓越社區。

車籠埔舊稱記錄著先民拓荒的血淚歷史,台中市太平區長許貴芳指出,清朝道光年間,福建籍詔安林姓、陳姓、張姓客家村民,由龍井鄉水裡港遷入,名為「廣隆庄」,而此地也是原住民與漢人衝突最嚴重的地方之一。

動員令

相傳清朝時,本地一處製糖埔的36名工人,在媽祖祭典的晚上,被一群原住民集體獵首,只有1人倖免於難;村人隔日以牛車運送罹難者屍體去河邊埋葬,因人數眾多裝滿了牛車,故命名「車人埔」,後來口音演變皆稱為「車籠埔」。

曾是中部最大新兵訓練地

台灣光復後,車籠埔更名為光隆村,隨著人口增加,太平地區行政區域調整,將光隆村畫分增加一村為興隆村,即今日的興隆里。國民政府來台後,在車籠埔興建營區,成為中台灣最大的新兵訓練中心,凡當過兵的都一定聽過「淚灑關東橋、血濺車籠埔、魂斷金六結」的順口溜,深刻描寫出此營區訓練之嚴格,在當年相當聞名,更讓曾在此受訓過的人至今仍印象深刻。

時代更迭,車籠埔軍事營區荒廢多年後,地方人士及興隆社區發展協會著手整合在地生態資源,興隆社區發展協會不但建設生態步道與貓頭鷹巢箱,還結合自行車道、百年老樟樹、貓頭鷹步道、古農莊、廣興宮等景點,設計半日或一日遊行程,另有夜間生態導覽,讓興隆社區成為外地人與國際人士爭相造訪的地方。

貓頭鷹與螢火蟲觀光亮點

為復育生態,社區發展協會和學界合作學習,在貓頭鷹步道及楓香林榭道沿路樹上設置可愛的彩繪巢箱,供貓頭鷹棲息,每年繁殖期都會看到貓頭鷹前來築巢,還有螢火蟲等豐富多元的自然生態。

為了貓頭鷹生態,興隆社區發展協會打造「貓頭鷹步道」,沿路樹上設置可愛的彩繪巢箱,供貓頭鷹們居住棲息。

出身太平農家的古農莊文物館莊主張友吉,將畢生私藏捐贈給太平區公所,其蒐集的台灣早期文物多達3000餘件,也免費提供給有興趣的民眾參觀;古農莊裡還有許多義工解說員,使參觀者能深入了解文物背景。

七星墜地傳說只剩老樟樹

興隆社區發展協會規畫的社區生態旅遊線,包括矗立於車籠埔新兵訓練場前的大樟樹,推估已有4、500年歷史,相傳仙人於車籠埔「放地理」(做風水之意),在車籠埔、竹子坑口,放下7棵巨樹,有樟樹、楓樹,按其順序畫出,宛若天上的北斗七星,老一輩人稱「七星墜地」,只是如今只剩這棵老樟樹。

矗立於車籠埔新兵訓練場前的大樟樹,推估已有4、500年歷史。

頂坪公園也是欣賞太平區風景的好地方,這裡每年舉辦音樂季、登山建行。有200多年歷史的廣興宮是車籠埔一帶的信仰中心,旁邊活動中心也是興隆社區發展協會開設地方課程與服務的地方,包括樂齡學堂、共餐廚房等,是當地長者們最愛的去處。

(中國時報/馮惠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