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四海皆準的愛鄉情懷」是花蓮客家詩人葉日松一生辛勞所訴,84歲高齡的他,自18歲偶然下燃起寫作熱情,一甲子多的歲月以來,作品廣登全台報刊,甚至翻譯多國語言散播世界,《快樂在農家》是他最摯愛的詩篇,飽滿鄉土與家庭能量的文字,想作為提燈者,將愛鄉之情照亮世界。
18歲的葉日松剛上花蓮師專,某次寫作課全班都撰散文,只有他寫新詩,獲得85分高評價,葉日松說,從此燃起自信心,將那篇匯集亞士都飯店、下美崙風光的《花蓮詩篇》投稿更生日報,獲得伯樂青睞,也成為寫作生涯的開端。
葉日松師專畢業後,前往校園服務,教學疲累卻未澆熄創作熱情,他笑說,當時幾乎投遍全台報刊,連當時最難攻入的《中央日報》也被攻陷,更因此結交了司馬中原、琦君等知名作家好友。
解嚴後,葉日松開始回歸客家人身分的源頭進行創作,深愛土地、故鄉與家人的他說,雖然一生作品無數,但最愛的還是《快樂在農家》,刻畫父母為了孩子,甘願日操夜勞、做牛做馬,雖終日奔波,但只要看到孩子就滿足的情感。
葉日松提到,他原先以客家族群出發,將故土、鄉野與溫馨客家情傳遞下一代,但當作品廣布世界後,才體認出一種放諸四海皆準的心得,他願做提燈者,將畢生所學、所寫與所愛以文字形式流傳世間。
(中國時報/王昱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