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6・中時-綜合報導

2018-06-16・中時-綜合報導
心血管疾病 比癌症更致命

隱形殺手 年奪4.8萬人命

衛福部公布最新年度10大死因,癌症雖連36年居首,但「心血管疾病」其實更為致命,若將其細分出去的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相加,死亡總人數高達4萬8316人,甚至比癌症還多了279人。醫師強調,高達9成的心血管疾病是可以預防和高度控制,但因病情惡化慢,反而降低患者服藥順從性,引發悲劇。

飲食三高、肥胖 最大禍源

 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癌症以年奪4萬8037條人命最為致命,然而,前10大死因中,包括第2的心臟疾病、第4的腦血管疾病、第5的糖尿病、以及第8的高血壓,都屬於心血管疾病,四者總計奪去4萬8316人,繼去年之後,再一次超越癌症,堪稱超致命的沉默殺手。

 衛福部國健署副署長陳潤秋坦言,心血管疾病對國人生命的威脅,絕對不亞於癌症,除了本身讓血管受損,還會引發其他疾病,均是死亡人數這麼高的原因;她強調,包括飲食西化、高油高鹽高糖,多坐少動而引發肥胖,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

 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說,超過9成的心血管疾病是可以被預防、以及被高度控制來延緩病情惡化的,但以高血壓為例,日前有統計顯示,超過3成的患者是「無意間」被發現的,「高血糖、高血脂,也可能有類似情況」,甚至有人是因心肌梗塞、腦中風送醫後,才知道自己長期有血壓問題。

惡化慢 降低服藥順從性

 王宗道強調,心血管疾病屬於慢性病,病情惡化較慢,導致很多人確診後,長期的生活型態控制、服藥順從性都很差,藥愛吃不吃,或只吃藥不回診,根本不知道藥吃了有沒有效,都是讓死亡人數居高不下的原因。

 他建議,一般民眾在滿40歲後,應每年檢查一次血壓、血糖和血脂等數值,必須服藥控制者,除了規律用藥、檢查相關數值,更應每3~6個月回診一次,視身體情況調整藥物,才能和疾病長久和平共存。

(中國時報/倪浩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