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0・中時-綜合報導

2018-06-20・中時-綜合報導
癌症有救 3美學者研發標靶藥

唐獎生技醫藥獎揭曉

2018年第三屆唐獎生技醫藥獎19日揭曉,由3名美國知名學者,分別是:東尼‧杭特(Tony Hunter)、布萊恩‧德魯克爾(Brian J. Druker)及約翰‧曼德森(John Mendelsohn)共同獲得,其貢獻在於發現酪胺酸激(酉每)為致癌基因,促成癌症標靶治療在臨床上的成功應用,透過這項治療機制,癌症可能被治癒,將不再是絕症。

見長於癌症學的杭特,出生於英國,現職為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藥學系兼任教授;他發現致癌基因Src是一個酪胺酸激(酉每),這項開拓性的研究發現,使他成為該研究領域鼻祖;而酪胺酸激(酉每)是標靶治療的原型,對於癌症治療貢獻卓越。

另一名獲獎學者為德魯克爾,現任美國奧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奈特癌症研究所所長;透過研究,他成功將Imatinib(商品名:基利克Gleevec)研發成口服藥,有效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這項藥物的出現,患者存活率自5成提高至9成,被譽為21世紀最成功的癌症標靶治療藥物,2006年被列為台灣健保給付藥物。

同樣獲獎的曼德森,則是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前任校長。他與團隊透過臨床研究,開發抗EGFR的抗體Cetuximab(商品名:爾必得舒Erbitux),最終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核准,將此藥物用於治療大腸癌與頭頸癌。

台大醫學系教授楊泮池、台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龔行健及台北醫學大學董事長張文昌,3人受邀出席發布會。楊泮池表示,2000年後,醫學界開始使用標靶藥物治療癌症,並且在臨床治療上,並發現標靶藥物能有效將癌細胞「鎖住」,且對9成病人有效,從而成為患者存活下來的「啟動引擎」。

(中國時報/李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