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6・Array

2024-07-16・Array
社論/川普遇刺 警惕民主政治走極端

 美國前總統川普13日不幸遭槍擊,這是不折不扣的政治暴力,當然應當嚴厲譴責。川普是政治暴力的受害者,霎時獲得廣大同情,他當下機警、英勇而威武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對其選情提振頗有助益,這次政治暗殺對他重返白宮應是利大於弊。

民選政治 陷入對立深淵

 政治暴力是政治仇恨的外在行徑,美國發生這種激越的暴力事件,反映這個社會仇恨意識深重。川普遭遇攻擊,但長久以來,他也是灌溉政治仇恨土壤的一個尖兵。他激越的言行可說是美國首屈一指的政治仇恨推波助瀾者。2016年意外當選總統,正是他進行仇恨動員得到的果實;這次選舉,民主黨跟他同樣以更具煽動力的語言為選情添加柴火,使得美國總統大選比往昔更加針鋒相對,相互利用仇恨動員進行人身攻擊,儼然是在進行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

 川普遭受暴力攻擊可說是因果報應法則的體現。民主黨陣營最近強烈攻擊川普是危險分子,將成為美國民主的破壞者,這是在做仇恨動員,這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川普4年前鼓動群眾衝進國會,正是煽動仇恨情緒的極致行徑。他投身政治8年多來,蠱惑仇恨也招來仇恨。川普以鼓動仇恨起家,敗壞美國的選風與政風,這次遭暴力攻擊算是撿到槍,可以指控拜登陣營對他進行仇恨動員。

 美國的民選政治已經陷入仇恨動員的深淵中,所謂「負面選舉」已經不足以形容政黨及候選人之間相互攻擊的情狀,基本上就是蠱惑仇恨情緒,讓群眾敵視對方,激發我方支持者及中間選民懷恨投票。民主政治選賢與能的精神蕩然無存,選舉不再是孰優孰劣的選擇題,而是我善敵惡、你死我活的是非題。

 就此而言,台灣的民進黨也堪稱仇恨動員的慣常玩家。在早年爭取自由民主的過程中,黨外人士就操弄族群政治、分化省籍關係,鼓動占人口多數的本省籍民眾仇恨外省人,反抗「外來政權」。接著,民進黨利用兩岸的對峙關係,極力宣揚仇中、反中、抗中意識,意圖將多數民眾洗腦成為仇恨「中國」的死忠追隨者,堅決附和,供其驅策;敵對陣營則是對岸的「同路人」、「在地協力者」,狼狽為奸,終將背棄台灣,藉以喚起民眾對非我陣營及其候選人的仇恨意識。如此這般經年累月地操弄仇恨動員,不僅將選舉導入敵我兩方搏鬥的殊死戰淵藪中,也將政治變成相互仇恨的搏鬥場域。

仇恨動員 撕裂台灣社會

 仇恨被動員到極致的結果,民眾理性認知的能力顯著退化,政黨認同及族群認同凌駕一切,不深究是非善惡,一切事務擺在敵我關係的架構上評量。民進黨屢屢運用仇恨動員的政治操弄手段,分化政黨或是陣營之間的關係,也撕裂了社會。多年來盛行於台灣社會的認知戰,民進黨大肆在台灣內部區分敵我,進行仇恨動員,甚至提出「第五縱隊」之說,在台灣內部製造敵人,激烈操弄抗中、仇中意識,不斷升高台灣內部的相互仇恨值。

 由於將人民內部矛盾升高為敵我矛盾,因此不僅製造了民眾對中共的恐懼感,也激發了民眾對在野黨及非綠政治人、媒體人的仇恨感,目的在於讓民眾因恐共、反中而唾棄在野黨及其支持者,以確保民進黨政權屹立不搖。

 民進黨最近操作的罷免風潮也是典型的仇恨動員,利用宣傳與動員手段,激發民眾對在野黨的縣市長或是立委的憎惡與反感,意圖得以在贊成票多於反對票的現行法律低度門檻下將其罷免。民進黨目前在立法院不到過半席次,深受在野黨掣肘,所以興起罷免國民黨立委的念頭,首先藉著基隆市政爭議颳起「換樑」狂風,操作仇恨動員,促使罷免風襲向全台,希望透過罷免成功後的補選,一舉翻轉民進黨在立院少數的局面。

 仇恨動員激化潛在社會矛盾,加劇政府和民眾之間、政黨與政黨之間,以及不同群體之間的矛盾,擴大政治與社會的對立,使得裂痕愈來愈深,並使整合愈來愈困難。

 川普遇刺是美式民主弊病的現形,也是民粹極致化的彰顯,值得警惕。民進黨蓄意將民主與仇恨結合,不惜為了一黨政治利益而不斷進行仇恨動員,這會讓台灣民主走向極端,社會也將付出慘重代價。(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