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發展離岸風電產業,既是一筆糊塗帳,又是一頁血淚史。2016年蔡總統就職,以「非核展綠」為能源政策重點,推動離岸風電時想一魚兩吃,同時發展風電產業。經濟部罔顧現實硬推國產化政策,離岸風電標案因而浪費9000億元,6年前曾遭監察院糾正。
風電產業大餅 不切實際
蔡總統一心想將風電產業發展成另一個護國神山以留名青史,為鼓勵國內廠商投入風電產業,蔡總統畫大餅,承諾在2026年到2035年,10年間每年增加150萬瓩離岸風電裝置容量。2022年3.1階離岸風電標案就是為實現蔡總統承諾的第一個標案。在招標時經濟部不忘照顧國內風電廠商,在招標文件中對國產化有硬性要求,投標廠商須符合嚴格的國產化規定。
雖然國內風電廠商製造成本遠高於國際同行,但國際風電開發商礙於政府招標規定,不得不向國內廠商採購遠高於國際價格的產品,削弱了許多投標廠商原有的競標優勢,國際開發商針對國產化多次向政府提出抗議。今年3.2階離岸風電標案,經濟部不理國際投標廠商抗議,仍然明列國產化規定。投標開發商多為歐洲廠商,歐盟即代表歐洲廠商利益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申訴,控訴台灣違反關貿協定。
目前政府準備以關貿協定中涉及「國家安全」例外條款解套,令人匪夷所思。增加風力發電,減少進口化石燃料或勉強扯上「國家安全」,但這與國產化何干?沒有國產化風電計畫就會停擺危及國安嗎?如果這種託辭可以蒙混過關,WTO也可以關門了。
發展離岸風電產業搞得焦頭爛額,但真正需要檢視的是為了發展風電產業畫的大餅是否合理?當蔡總統承諾未來10年每年增加150萬瓩離岸風電裝機容量之際,也同時承諾未來10年每年增加200萬瓩光電設備。勿忘依政府原本規畫2025年風電裝置容量即為670萬瓩,太陽能更高達2000萬瓩。2026年後每年綠電再增加350萬瓩,表示2035年不穩定的綠電總裝置容量將高達6170萬瓩,相當於台灣目前電力總裝置容量。
台灣不可能時時刻刻陽光普照、風力強勁,保守以60%可用率計算,2035年午後綠電可以提供3700萬瓩電力。去年台灣午後尖峰用電,夏天約3900萬瓩,冬天約2800萬瓩,以年增率2%計算,2035年夏天與冬天之尖峰用電分別為5000萬瓩及3600萬瓩。
綠電不穩性高 重新檢討
綠電滲透率為不穩定綠電在電網總供電能力之占比。依上述數據,2035年夏天及冬天之綠電滲透率將分別為75%及100%。2023年春節因全台用電降低,綠電滲透率幾達30%,台電就呼籲民眾出門時電器用品要拔插頭,以免因電壓不穩而損壞。獨立電網的台灣怎可能容納75%,更不用說100%的綠電滲透率。電網無法容納的綠電只好棄之不用,謂之「棄電」,表示多安裝的綠電設備完全浪費。
蔡政府避免棄電的重要手段就是以多餘的綠電製造綠氫。沒錯,氫氣是國際間減碳重要手段,但氫氣減碳主要功能是針對工業生產及長途交通減碳,氫氣發電並非氫氣減碳重心。台灣為了避免棄電,製造了太多綠氫,只好大量消耗於氫氣發電。這就是為何國發會設定效率極差,極為昂貴的氫電占比將高達9%到12%,遠高於國際能源總署預測之1%的主因。
台灣能源發展前景如此荒腔走板,主因在於蔡政府為鼓勵廠商發展離岸風電產業畫的大餅。往年台電的電源開發計畫是滾動式檢討,年年修正。台電依前一年電力成長,未來經濟成長、人口成長及氣溫變化等諸多因素,修定電源開發計畫。若預期未來電力成長趨緩,即推遲建廠時程,反之則加速建設。在蔡總統上台前,何嘗有過任何總統插手極為專業的電源開發計畫,蠻橫規畫未來十年每年必須增加超過核四兩部機裝置容量的綠電?掌權者不尊重專業的後果極為可怕。
有道是一步錯步步錯,賴政府何必替蔡政府背黑鍋?前朝錯誤的政策沒必要照單全收。既然非核家園政策可以重新檢討,同樣離譜的風電產業為何不能重新檢討?(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