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8・Array

2024-08-28・Array
社論/悟空出世華流崛起 台灣莫逆行

 大陸單機遊戲《黑神話‧悟空》席捲全球網路,上線3天銷量超過1000萬,總收入達到4億美金,《西遊記》透過網路科技的包裝與詮釋走向世界,卻在台灣遊戲平台卡關。《悟空》爆紅絕非偶然,而是近年來「華流」崛起群像之一,台灣本是中華文化現代化、國際化的旗艦,如今卻深陷「去中」逆流,不勝唏噓。

中華文化內核 驚豔全球

 《悟空》之所以具有標誌性,並非只是遊戲技術品質高超,而是一款真正以中華文化為內核的現代文化產品。過去,大陸遊戲不乏佼佼者,即便部分運用了中華文化元素,但大多以模仿日韓遊戲風格為基礎。而《悟空》的獨特性在於兩點:一是遊戲中的角色、場景皆有所本,不是源於典籍名著、就是復刻真實古跡;二是遊戲主創者嘗試建構「黑神話宇宙」,姜子牙、鐘馗有望「接棒」悟空成為遊戲續集主角。

 可見,《悟空》不只是將流傳百年的《西遊記》故事透過現代科技加以活化,而是「中國製造」發展到「中國創造」、「中國智造」的里程碑。《悟空》的創作團隊、創意理念、設計研發均來自大陸本土,連輝達執行長黃仁勳都表示為這款遊戲量身訂做顯卡,反映出大陸現代文創產業的實力,已經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質變。但從另一個面向看,《悟空》做得再出色,也需要輝達、STEAM做為支撐,說明全球化依然是中華文化創新與傳播的不可或缺要素。

 早在《悟空》橫空出世前,「中華文化+網路全球化」已經多次驚艷全球。例如疫情期間,台灣歌曲《一剪梅》朗朗上口的副歌「雪花飄飄、北風蕭蕭」透過TikTok網紅的二次創作,在歐美網路突然翻紅,再如去年港星鄭秀文《眉飛色舞》的前奏,被大陸網紅改編為「恐龍扛狼」成為國際抖音神曲,並火到台灣。但相對於這些KUSO風格的「快文化」短影音,《悟空》則更具體系性,製作團隊更加雄厚,傳統文化積澱也更加深厚。

 值得注意的是,《悟空》突破了近年來大陸官方嚴控遊戲產業的逆境,在民間資本力量支持下成長起來,最終取得驚人業績,而這恰恰是對大陸「國進民退論」的有力反駁。據報導,《悟空》團隊由騰訊離職的創業者組成,自2018年開發、2020年首次對外宣傳,直到今年8月才正式面世,中間經歷了美中科技戰、大陸整頓網遊以及資本寒冬,說明大陸民營經濟與文化產業具有韌性,亦從中華經典文化傳承中找到復甦活力。

綠營執意去中 自傷根本

 「中華文化在台灣」本是台灣軟實力的金字招牌。由於大陸經歷戰亂、五四、文革、無神論等破壞,傳統歷史文化資源一度瀕危,直到最近20年才重新開始重視傳統。國府遷台後,兩蔣以復興中華文化為己任,中華文化在台灣得以完整傳續,並與自由、民主、多元的西方現代文明相結合,形成融匯東西的台灣文化。台灣流行文化曾風靡日韓、東南亞和海外華人社會,也成為改革開放後大陸競相模仿的對象。

 民進黨執政超過16年,用本土文化否定中華文化,用多元文化來矮化中華文化在台灣的主體地位,台灣對大陸文化吸引力日漸萎縮。台灣本土文化當然需要弘揚與發展,但本土文化終究是在中華文化脈絡下衍生,沒必要基於政治考量,做「斷根」的無謂之舉。其實在5年前,民間宗教信仰題材遊戲《還願》推出之初曾廣受好評,讓外界看到台灣遊戲競爭力。遺憾的是,該遊戲因觸犯政治禁忌而被雪藏,但《還願》以傳統神鬼文化為內核,說明只要善於從中華文化尋求靈感,仍有機會創作出比肩《悟空》的遊戲。

 曾幾何時,當日韓流行文化響譽全球時,兩岸輿論討論並期盼何時出現「華流」。事實證明,軟實力競爭背後是經濟、科技的硬實力競爭,本質是制度競賽。如今以《悟空》為代表的「華流」終於崛起,台灣應深知自己握有中華文化的寶貴財富,透過兩岸與國際合作,讓具有台灣特色的「華流」推陳出新、發揚光大。否則若被政治力裹挾「去中」,台灣無異於淪為與時代逆行的孤雛。(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