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2・Array

2024-10-22・Array
卓揆:採用新核能 態度開放

 行政院長卓榮泰接受美國《彭博新聞》專訪指出,為了滿足人工智慧(AI)熱潮下晶片製造商激增的電力需求,台灣對採用新核能科技的態度「非常開放」(very open)。報導指,這是台灣政府對重新思考反核立場,釋出的最明確訊號之一。

 《彭博》21日刊出卓榮泰17日受訪的內容。卓榮泰在專訪中表示,「只要台灣內部對核能安全有共識,以及在處理核廢料上有好的方向及保障,有這種強烈的共識,我們就可進行公開討論。」

 卓榮泰又說,「我們也希望台灣能趕上全球趨勢及新核能科技」,他重申其看法,「2030年之前,台灣在產業供電方面不會有問題。」

預作準備 留任核電廠人員

 民進黨政府為達成「2025年非核家園」目標,台電核一、二、三廠陸續除役,最後一台核電機組核三廠2號機將於明年5月17日正式除役。

 卓榮泰在專訪中表示,他已要求台電,確保已除役核電廠的人員留下來,「我們必須為未來核能技術發展作準備,也要因應台灣任何法令變更的可能性。」

 《彭博》評論說,卓榮泰的談話似顯示,台灣政府過去基於安全原因而反對核能的態度,出現轉變。2011年東日本發生311大地震導致福島核電廠受損後,台灣民眾對於使用核能的支持度大跌。但在AI熱潮下,台積電等晶片製造商的用電需求源源不絕,反核立場愈來愈難以維持。

AI熱潮下 反核立場難維持

 美國等許多國家也面臨類似問題。在微軟幫助下,曾發生美國史上最嚴重核災的賓州三哩島核電廠將於2028年初重啟,所有發電將賣給微軟;Alphabet旗下的谷歌、亞馬遜也都在投資下一代核電技術。日前谷歌才宣布與核能新創公司Kairos Power合作,預計在美國建造7座小型模組化核反應器(SMR)。

 《彭博》還指出,日前中國舉行軍演,模擬封鎖台灣,儘管並無跡象顯示衝突迫在眉睫,但台灣重要能源供應有遭切斷的風險,這亦是卓榮泰必須考量的問題。

 此前,卓榮泰在《日本經濟新聞》7月26日刊出的專訪中,也談到新核能議題,同樣受到國內關注。行政院前發言人陳世凱在8月1日特別澄清,在該專訪中,卓並未提到2030年將重啟核電,且政府在能源轉型議題不會貿然提出相關政策。

陸軍演鎖台 威脅能源供應

 當時行政院還原卓榮泰的說法表示,「世界各國,尤其美國,在2030年對新能源的開發應該是一個關鍵的時機,新能源如果沒有安全的問題、沒有核廢料必須處理的問題,而且世界的潮流和台灣的共識都能夠接受,我覺得應該是開放討論的」。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21日重申,對於新核能技術,卓榮泰已不只一次對外說明,在安全、核廢料的處理問題得到解決、社會有共識等3前提下,政府採取開放的態度,從過去到現在態度皆是如此,並無所謂「立場轉變」。

 李慧芝解釋,卓榮泰要求台電不能讓核電廠管理人員因核電廠除役而離開,保留這些專業人員不僅是因應新核能技術研發,也要因應核廢料等核後端處理,或法令變更的可能。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翁曉玲等人已提出《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第6條條文修正草案,以讓運轉執照到期、或快要到期的核能機組繼續運轉。(相關新聞刊A3)(中國時報/王嘉源、楊亞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