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日前在訪談節目表示,一旦重回白宮,將對台灣等地進口晶片徵收關稅。此話一出,迅速令台積電ADR大跌4.3%,並拖累台積電在台股下跌10元,投資人一片哀嚎;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更直言,台積電已經成為真正的兵家必爭之地,「最嚴峻挑戰就在眼前」。
地緣政治博弈 必爭之地
近日與台積電相關新聞頻出,如美國亞利桑那州廠試產的晶片良率已高於在台灣的同級晶圓廠,美國首廠預定2025年上半年以4奈米製程技術量產。這個消息固然讓人對台積電美廠的未來充滿期待,但也令不少人憂心,美廠先進製程表現如此優異,意味台積電在美國複製台灣的生產流程完全可行,那麼,「美積電」是否來日不遠?
台積電在美國的投資確實不斷擴大。除了第2廠,今年也宣布要加碼在亞利桑那投資第3座晶圓廠。第2廠將生產世界上最先進、採用下一世代奈米片電晶體結構的2奈米製程技術,預計於2027年量產;第3座晶圓廠則預計在2030年底採用更先進的製程技術。台積電2020年5月宣布在亞利桑那州設廠時,承諾的投資金額是120億美元,2022年12月增加到400億美元,如今已確認的3座晶圓廠總投資金額超過650億美元。專家評估,以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取得的445公頃土地看來,台積電在美國應該是6座廠的規模。投資金額一再增加、製程愈來愈先進,台積電在美國的投資就像是頭洗了一半,不但停不下來,還得洗個徹底。
此外,外媒報導,台積電近日捲入間接供貨大陸電信巨頭華為的所謂「白手套」事件,也引發震撼。據外媒報導,一間加拿大科技公司近期在拆解華為的處理器時,發現了台積電的晶片,因而通報台積電。儘管台積電也迅速通報美國商務部,並停供了傳言中的相關白手套廠,然而,此一觸動美國晶片禁令敏感神經的事件,仍炸裂了美中台半導體產業,顯示身處地緣政治博弈最前線的台積電,在面對美國嚴格禁令與陸廠突圍的雙重壓力下,再怎麼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都不容易能確保完全避開地雷。
最近,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谷立言在接受專訪時提到,台積電被迫赴美投資,主因是台灣無法提供充足的綠電和水源。谷立言說這話自然有洗清「美國強迫台積電赴美投資之說」的用意,但這是美方首度明確點出台積電出走的關鍵理由,直接打臉一再宣稱不缺電、綠電充足的民進黨政府,更進一步預示了半導體以及AI等耗電產業在台發展的困境,但是賴政府至今仍不願面對問題,還在硬拗。
耗電產業困境 政府乏力
日前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表示願意回台投資,但條件是台灣要能供應100億度綠電,經濟部長郭智輝隨即表示,100億度綠電沒問題。台灣從2016年蔡英文上任總統後全速發展綠電,8年來,目前1年僅200億度,郭智輝哪來的底氣向黃仁勳做這樣的保證?根本就是亂開支票的謊言。
拜登政府在2022年簽署了《晶片法案》,撥款390億美元補助半導體供應鏈,台積電今年4月向美方申請66億美元的補助。據媒體報導,美國政府至今尚未撥款,而川普已放話,上任後不會撥款,「因為他們偷了美國的晶片產業,而且還很賺錢。」其實,國債已累積超過35兆美元的美國,財政負擔沉重,不論誰當選總統,恐怕都無法兌現之前的承諾。
美國緊盯、大陸緊追,相形之下,態度最鬆散、最乏力的就是台灣的政府。對外,台積電得不到民進黨政府挺身而出、以政府對政府的力量,設法為台積電爭取更優惠投資條件的協助,一路孤獨地承受著美中科技爭霸戰的高壓;對內,則要忍受台灣水電土地等各種資源不足的困境。如此內外交迫,台積電能夠發揮矽盾功能的時間還有多少?
或許台積電面對的困難未必都能很快找到解方,但是改善台灣的投資環境、強化資源條件,卻是政府做得到的事,只要提升台積電在台灣的競爭力,就是對台積電最好的保護,即使非得走向國際,台灣還是可以成為台積電最堅強的後盾。護國神山也需要呵護,賴政府請務實為台灣經濟做點事。(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