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碳排成為全球共識,桃園市政府與《中國時報》及《工商時報》25日合辦「大桃園淨零新經濟論壇」,邀請台灣永續企業代表,並結合市府相關局處及專家學者對談,會議聚焦各企業節能減碳成果及智慧AI校園。市長張善政表示,桃園市政府以「低碳經濟、智慧城市」為核心,全方位推動建築節能、智慧交通及環境監測,逐步實現交通轉型願景。
台灣房屋集團總裁彭培業從永續的角度分析未來房地產市場的樣貌,他提到,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的萌芽從「綠建築」開始,關注到建築的碳排不只是在興建,後續才有「超低耗能建築」、「近零碳排建築」的想法。而台灣房屋ESG+主理人計畫課程中,讓主理人了解台灣房屋對永續環境的各項理念與具體貢獻,包括從植樹造林及打造亞洲健康智慧園區、創造樂齡生活。
副市長蘇俊賓在「城市對談」提及,外來人口不斷移入桃園,現在桃園市就業人口約118萬人,每增加就業人口就會增加產業需求,交通碳排、生活碳排也隨之增加;市府推行TPASS已1年半,大眾運輸的成長量約13%,而隨著大眾運輸的成長,自有運具移轉到大眾運輸的輛數也增加至11%。他強調,減量要從源頭開始設計,勝於事後減量補救。
在討論淨零經濟的交叉論壇時,都發局長江南志說,當初市府倉促上路的國土計畫書有些層面沒有考量得很清楚,原先的規畫很零散,而去年中央提出的桃竹苗大矽谷計畫也無法對應原有的國土計畫,因此今年桃園市政府啟動通盤檢討,重新釐清農業跟工業的分布,也把產業升級的部分納入國土計畫,另運輸及工業產值可跟著陸運交通建設走,導入人流的部分則是透過鐵路地下化等,把人流留在大眾運輸周邊,藉此達到淨零概念。
陽明交大校長林奇宏與談時提到,新經濟的3大要點就是科學、創新及創業力,校園要針對素養及專業能力來培育人才,接著要透過數位轉型達到低碳經濟的目的,雖然現在人們聽到「綠能」會產生「成本很高」的刻板印象,但台灣人最厲害的就是創新,且許多小企業為主體推動經濟的現況下,是十分有活力的。(中國時報/姜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