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8・中時-綜合報導

2018-04-08・中時-綜合報導
零工經濟大趨勢 美43%勞動力 納入零工經濟

全職工作正在消失 2020以前

零工經濟在美國到底有多夯?根據麥肯錫顧問公司最新的統計,在美國,大約有1/4的勞動力成為參與零工經濟的大軍。

傳統工作與零工經濟比較表

這些工作包括從互聯網和各式APP尋找和接受指派的特定工作,如替人清潔房屋,修理水管到開車迎接陌生人和送他(她)到目的地,甚至將自己的房子分租出去,在廣義上都屬於零工經濟的一環。

透過網站人脈 找到工作

令人吃驚的是,零工經濟並不是一項瞬間即逝的新型現象,而是一項持久趨勢。根據《富比世》統計,美國至少有43%的勞動力在2020年前變成自由工作者。趨勢專家指出,對於已經退休的勞動力或是女性勞動力,零工經濟絕對是未來的趨勢。

自己就是老闆 不停轉換

今年35歲、畢業於紐約大學的史密斯最近剛剛辭去了顧問公司的工作。他早就參與了零工經濟。過去2年他利用業餘時間,透過網站找到了臨時工作,在紐約下城區開設小提琴課,讓他能繼續從小對音樂的摯愛。另一方面,他透過過去人脈接下短期項目,為一些公司給予教育訓練和諮詢等工作。

史密斯表示,剛開始時覺得收入不固定,有些憂心。但他發覺在參與零工經濟的同時,讓他重燃了對工作的熱情。不用在乎老闆的臉色,自己就是老闆,為自己負責。在不同專業上轉換,拓寬了他的眼界和適應能力。

住在舊金山,今年58歲從IBM退休的比爾目前就因參與零工經濟獲得了人生的第二春。他利用Airbnb軟件當上了分租房東!比爾一開始每個月只有4~5天將有美麗視野的房間租出去,到現在幾乎每個月客滿,導致他去年清理女兒的房間並開始也放在Airbnb上出租,他現在每個月固定收入超過新台幣10萬元。他開心地表示,從未想到退休後還會繼續有固定收入,他計畫將租金收入存下來購買離市區比較遠但適宜出租的便宜公寓,並且將他成功出租房屋的模式(提供照片,服務和合理的房租)擴展,利用Airbnb投資房地產。

大展個人專長 月賺29萬

推廣零工經濟的TaskRabbit網站,公司發言人威廉斯女士表示,有任何專業技能的人都可以登錄他們的網站,詳列他們能夠提供的專業服務和收費計畫,並且根據市場反應隨時調整。她透露,已經有許多人透過他們的網站月賺超過新台幣29萬元(1萬美元)以上。她認為這樣的模式可能是未來強調個人專長但又不希望被公司捆綁的另一工作選項。

寫下暢銷書《零工經濟》的作者黛安.穆爾卡認為,未來全職工作將越來越少,進入高度競爭市場的勞動力必須將零工經濟作為生涯規畫的一環。積極找到既能貢獻專業,又能在工作中保持對工作熱情的持久動力,零工經濟的概念對年輕人,已經從職場退出但仍想貢獻所長的人非常重要。但如何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有更多自主的時間並相應得到可以讓你滿意的生活支撐,則需要細心的計畫和準備,並且還要不斷求新和充實自己。  (中國時報/孫昌國)

日本專職吃剩的 才會外包

透過網路平台租車、送餐、將房子分租出去,都屬於零工經濟的一環。圖為速食業者製作可口餐點。(美聯社)

日本的求職、就業與歐美國家相比,較為封閉保守,雖然有不少求職者想走自由職業、零工經濟(Gig Economy)的道路,但走起來並不容易,日本似乎欠缺發展零工經濟的條件。

尤其,日本企業將個人勞工視為廉價勞力,通常正式職員做不完的工作,才考慮發包給個人,而且時薪低,形成惡性循環。客戶端也較相信公司,因此即使擁有特殊才藝、技能,如翻譯、表演、主持人才等也很難接到工作,大多還是要透過派遣公司或經紀公司安排。

零工經濟雖然在美國很流行,但在日本就沒那麼容易了,日本許多法規都以業者為優先考量,在網上接單也不像其他國家容易。例如,美國的Uber叫車2014年就進日本市場,最後僅能做些計程車和租車的業務,無法像在台灣、美國一樣,讓私家車提供載客服務。

在美國,學生可以透過網路找到兼差駕駛、翻譯等工作,配合自己的時間,接些工時短、時薪高的工作。但日本礙於法規,這樣的機會可說是少之又少。(中國時報/黃菁菁)

退休金得及早準備 – 月存5000 當新時代的贏家

零工經濟世代來臨,全台逾28.8萬青壯人口從事「零工經濟」,這些人沒有固定的老闆,該如何準備未來的退休金呢?政大副校長王儷玲建議,最好從年輕的時候開始儲蓄,年輕就是本錢,透過複利效果,小錢也能變退休金。

零工經濟浪潮下,年輕人要趁早為自己準備將來的退休金,才能成為零工經濟的贏家。(郭吉銓攝)

零工經濟浪潮下,全職不見得是主流,年輕人不再為單一雇主工作,因此,從年輕的時候就必須為自己準備退休金。《零工經濟》作者穆伊卡指出,零工經濟者可以創造新的退休願景,退休不見得是工作生涯的結束,而是工作與休閒交織的生活方式的延續,不必等到人生最後階段才退休。

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表示,部分社會新鮮人迫於學貸、租房子,在找不到正式工作的情況下,只好硬著頭皮做「派遣」,時間一久,薪資、福利都沒有提升,找新工作也端不出亮麗的資歷,在惡性循環下,小心「青貧」變「老貧」,將一輩子為工作而活。

楊宗斌表示,找工作「先求有、再求好」應重新解讀,即先求有前景、有發展、有興趣,再求好「錢」途;不論是否能成功開源,楊宗斌認為,應先訂出每月儲蓄目標,收入扣除儲蓄等於支出,取代收入扣除支出才是儲蓄的概念,青貧族唯有改變消費觀念,才能進一步談退休規劃。

政大副校長王儷玲坦言,月入22K的年輕人,要存下足夠的退休金,實在是一大挑戰,但年輕就是本錢,不要忽略時間帶來的複利效果,小錢也能變退休金。

王儷玲建議,工作享有的勞保、勞退等社會保險絕對不能中斷,因為這是人身最基本的保障,其次,不妨以定期定額保險來做退休規劃,因為保險不必擔心金融市場波動,相對於其他投資來說,也不容易中斷,是最值得推薦的方式。

服務過不少年輕客戶的全球人壽區經理游憶如表示,即使從事派遣工作,不少年輕人仍跟父母同住、每天喝星巴克、追求最新款手機。游憶如建議,25歲年輕人每月省下咖啡錢及娛樂費,若擠出5000元投入美元保單,選擇儲蓄、退休與保障兼具的內容,以目前約3.87%的利率條件,保單繳費25年後,待被保險人年滿65歲後,保險就能回饋每月1.5萬元作為退休金。(中國時報/洪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