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8・中時-專題報導

2018-12-28・中時-專題報導
「敗犬」、「剩女」開性平倒車 媒體應匡正性別刻板印象

拒絕傲慢與偏見,培養”媒體識讀力“

衛福部社家署在今年的台灣女孩日(10月11日)邀請藝人、心理學專家及300名國高中生共同出席活動,宣揚性別平等價值觀。(中國時報資料照片)

媒體對於性別刻板印象的形塑影響深遠,過去也有不少研究實證,主流媒體更是慣性強化傳統社會的兩性價值觀,影響兒童及青少年理解兩性、性別態度,最後甚至於此形塑出個人的完整人格。

伴隨多元性別議題納入本次九合一大選併公投,選舉期間以來引發各界議論,盼主流社會能跳脫傳統思維,跳脫既定的性別刻板印象,既定性別角色卻仍難以翻轉,電視廣告或節目中,總是出現媽媽在煮飯、曬衣服,忙碌於生活瑣事的畫面,爸爸則是看報紙,另外年齡逾30歲未婚女性被定義為「敗犬」、「剩女」,30歲上的未婚男性則被形容為黃金單身漢,同樣連續劇也一再充斥性別不對等,男演員50歲還可以演出年輕時候模樣,談情說愛,但陸劇《如懿傳》女主角周迅,卻因嗓音低沉,被網友批評為公鴨嗓,於此可見,現今社會雖高舉兩性平權,性別刻版印象卻依舊存在。

當今社會雖高舉兩性平權的大旗,但社會仍難跳脫性別刻板印象,媒體訊息的傳遞,更強化兩性不對等的價值觀,傳播學者認為,媒體對於性別歧視的現象不只涉及男女,年齡、身高、胖瘦、身分甚至國籍等,都會強化意識形態,像是大陸女星周迅的低沉嗓音,以及台灣名模林志玲的娃娃音,照理來說都是特色,卻引來輿論批評。

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專案副教授黃乃琦說,以當時震驚全國的南迴鐵路搞軌案為例,關係人李雙全自殺,當時媒體報導多以懷疑其涉案,在報導中貼上標籤,當時不少記者在採訪過程,覺得自己很像共犯結構,即認為透過新聞影射、標籤化的作法,對個人還有社會造成傷害。

另外則是當紅大陸電視劇《如懿傳》,大陸知名女星周迅擁有的低沉嗓音,原本被視為強烈的個人特色,但在劇中飾演16歲的少女,聲線不符合想像,因此被網友吐槽是「公鴨嗓」,對此黃乃琦則說,周迅演技與外型雖十分傑出,但她的聲音特質不符合社會期待,才會引來討論。

相對於周迅,另一個顯例則是台灣名模林志玲,她的娃娃音即便也是個人特色,經過媒體報導還有大量影劇產品推出後,卻引起另一種觀感,也就是不成熟的性格,黃乃琦認為,兩位女星的狀況,都涉及性別歧視。

黃乃琦認為,媒體對於性別歧視的現象,不只涉及男女,年齡、身高、胖瘦、身分甚至國籍等,像是年齡逾30歲未婚女性被定義為「敗犬」、「剩女」,30歲上的未婚男性則被形容為黃金單身漢,呈現兩性不對等的現況依舊難翻轉。

玄奘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副教授許如婷則說,受到社會的二元性別認知,透過電視廣告,因此時常看到出入廚房的都是女性,男性若下廚,則是被視為新好男人,這都是性別刻版印象的再現,即便年輕一輩積極掙脫,並追求性別自主,但老一輩的思維還是屬於二元性別的階段,才會出現女性在適婚年齡未步入婚姻,被貼上標籤。

媒體具公共教育功能 有責任導引風氣

「2018台灣同志大遊行」10月27日在台北舉行,大型彩虹旗繞行景福門,爭取性別平權,獲媒體廣泛報導。(中國時報資料照片)

即便現今社會女權觀念逐漸普遍,但傳統社會價值觀念依舊難改變,兩性依舊呈現不對等,而媒體對於性別刻版印象強化,更具有推波助瀾的效果,學者認為媒體擁有公共教育功能,有必要引導社會的風氣,包含新聞、廣告、戲劇、電影及節目,都應注意導引社會風氣的效果。

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專案副教授黃乃琦說,即便是現在的大學生,並且傳播科系學生也都有上媒體識讀的課程,但兩性不對等的觀念,在校園與青年當中依舊存在,並且學生大多對此抱持事不關己的態度,除非自已碰到類似的問題,才會有感並引發思考。

至於大學校園如何透過教學翻轉刻板印象,黃乃琦認為並不容易,但老師還是有責任透過教學來引導學生思考,因此可在課堂中,透過個案的分享與說明來教學。

玄奘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副教授許如婷說,傳統看待男女,認為男性就是要強勢,在社會當中要握有雄性主導權,女性則是要溫柔婉約,但隨著時代的改變,性別二元的概念也逐漸出現改變,性別刻版印象依舊難以撼動,主要在於性別意識已根深蒂固,媒體訊息的傳遞也只是不斷強化此觀念。近來性別自主的討論踴躍,盼社會思考性別能更包容,媒體也不要再貼上負面標籤。

(臺中市政府新聞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