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0・中時-綜合報導

2018-04-10・中時-綜合報導
張曼娟 陪父母一起老

「我的行事曆一攤開,標示最清楚的,就是未來半年內父母親所有的回診時間。」作家張曼娟早期以《海水正藍》的浪漫形象出道,如今進入中年,生活不只柴米油鹽,還要面對高齡父親的精神疾病以及母親的失智症,她為此辭掉大學教職,回家陪伴父母,一切生活開始以父母為優先考量。

第二屆旺旺孝親獎正在籌備中,中天電視台特別專訪張曼娟,談她與父母之間的情感互動。張曼娟表示,「有人說照顧父母和照顧小孩很像,但照顧小孩,是看著小孩愈長愈大、愈來愈好,很有成就感,但照顧父母,卻是看著他們一天天的衰老、退化。」

心力交瘁 學不會淡定

近年,包含張曼娟、郭強生、鍾文音等作家,都在步入中年的階段,一肩挑起照顧高齡父母的重責大任。2016年,張曼娟開始在臉書上寫下照顧父母的心聲,「關於照顧這件事,我依然學不會淡定,依然有太多驚惶失措的時刻,依然睡眠不足,心力交瘁,依然看起來好累。」喚起無數照顧者的共鳴。

張曼娟在接受「2018旺旺孝親」活動採訪時,回憶最初感受到父母親「老了」的時刻,「他們很重視養生、每天運動,我一直以為他們比其他人更健康、自主,沒想到10幾年前,我父親卻得了一種罕見疾病『紫斑症』,一天要吃40顆類固醇。後來症狀被控制住,但可能因為藥物影響,加上父親年輕時當過情報員,經歷過戰爭,開始出現精神方面的狀況。」

情感互動 心變得柔軟

張曼娟舉例,就像王文興寫《家變》,變化總是來得讓人措手不及,「我父親像在時空裡迷路,陷在一個恐怖的迷宮裡,最長三天三夜不能睡,不停地跟我講他的過去,講到難過處痛哭,我也陪著他痛哭。我當時想,我雖然不能解決他的痛苦,但起碼我可以跟他一起,因此身體和心靈也承受了很重的壓力。」

張曼娟說,她那時發現父母親真的老了,「我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完全自我的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她為父母下廚、洗沐,陪著他們看醫生,在照護生活的打磨之下,心也變得更柔軟。

放下不滿 先改變自己

張曼娟表示,她常常幫媽媽洗澡洗頭,打理安頓好之後,回到房裡做點事,半小時後出來喝水,「母親看見我卻說,哎呀女兒妳在家呀!我也笑笑說,剛才幫妳洗頭洗澡,妳就忘記我了嗎?」

張曼娟表示,聽到這樣的話,或許心裡會有不滿:明明才剛幫母親做了這麼多事,為什麼她卻說我不在家?「可是當你明白,父母親的記憶就是在衰退,你就只能接受,然後改變自己。因為只有改變自己,才能在照顧的路上繼續往前走。」

(中國時報/許文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