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0・中時-專題報導

2017-12-20・中時-專題報導
凡間天使經驗談

同理心+智慧慈悲 公益路走更遠

台灣6.0希望工程創辦人沈芯菱被《時代雜誌》(Time for stude nts)稱為「天堂掉落凡間的天使」,出生在貧困、流動攤販家庭的沈芯菱怎麼辦到?沈芯菱說,先要培養「同理心」,試著站在被服務對象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自己位子去想,這樣的公益服務才適切,能真正達到目標。

沈芯菱透露,她與團隊開會時,會將一張空椅子擺放在最醒目地方,對著椅子說:「請問您的看法是什麼?」,她還開玩笑地說,這不是恐怖故事,而是公益服務往往最重要的人(被服務者)不在場,這個提問的目的是提醒自己,試著坐上這個位子思考,這些設想、舉動有沒有真正幫助到弱勢者。

沈芯菱昨於「成功之母系列講座」的後半場,與遠山呼喚團隊創辦人林子鈞對談;林子鈞分享,尼泊爾災區現場不只缺食物、保暖衣物,很多災民是搭帳棚、睡在泥土上,家裡甚至連個家具也沒有,協助者的角色必須將「同情心」轉換成「同理心」,同理心是平等、相同高度,過程是「我可以幫助你、你也可以教導我很多事情。」沈芯菱進一步分享,同理心必須「智慧」與「慈悲」兼具,沒有智慧的慈悲叫濫情,沒有慈悲的智慧將會帶來災難,兩者必須找到平衡點,公益之路才能走得更久、更遠。

這場「成功之母系列講座」吸引很多大學生在台下聆聽;沈芯菱建議台下同學,要找尋自己的公益價值,必須有3大條件,首先,做公益是快樂、充滿熱情,其次,有能力做更好、更專業,最重要的是能替社會帶來價值。公益之路漫長,沈芯菱表示,不能太過在意別人的眼光,只有不斷地超越自己,做出更多貢獻。最後,沈芯菱鼓勵同學「不要害怕失敗」,要樂觀面對。

★最新相關活動訊息都在「成功之母講座」FB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uccess.ct/

【洪凱音/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