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5・中時-專題報導

2019-06-25・中時-專題報導
妻子孫女 將他從鬼門關拉回

生命無常 每人都應知道的心理準備

酒精性肝硬化的邱志成(中)居家安寧,妻子李素真(右)承擔照護重任,但仍樂觀面對,為了給孫女買玩具,邱志成終於戒掉酒癮,孫女也成為他心靈重要寄託。 (黃子明攝)
酒精性肝硬化的邱志成(中)居家安寧,妻子李素真(右)承擔照護重任,但仍樂觀面對,為了給孫女買玩具,邱志成終於戒掉酒癮,孫女也成為他心靈重要寄託。 (黃子明攝)

進大稻埕一處舊社區民宅,屋內雜物不少,收拾得還算整齊,67歲邱志成看到醫師孫文榮立刻訴說身體狀況,看得出彼此信賴。談到當生命走向終點要如何面對?邱志成秀出器官捐贈卡:「我的器官都要捐出來救人。」孫文榮忍不住提醒:「我覺得你只剩皮膚、眼角膜還能用。」意思是已經「整組壞了了」,但邱志成很堅持:「大體總可以讓你們做研究吧?」

一旁的邱太太李素真不禁含笑點頭,眼角微微泛著淚光,能讓老伴幾度從鬼門關前走回來,且頑石點頭,成為居家安寧照護初步成功例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也是每個病患家屬都應知道的心理準備。

孫女波力車 助他戰勝酒癮

李素真和老公原本經營一家小型清潔公司,靠勞力過活倒也安穩。但邱志成愛喝酒,喝了50年,結果喝到肝硬化,2007年中風送醫,險些一病不起。

李素真說,那次中風很嚴重,能撿回一命真是萬幸,不過老伴嗜酒習慣未改,常討零用錢買酒,接下來10年不停進出醫院。2017年初再因血便到慈濟醫院急診,被送加護病房、甚至瀕危,幸好兩天後醒來,但一睜眼又想喝酒。後來出院,里長告訴她市立聯合醫院有居家照護,8月間孫文榮醫師團隊開始加入照料。

孫文榮回憶,當時走進邱家,就看到牆邊一整排空酒瓶「列隊歡迎」。此時邱志成已喝到胃、食道壁受損,隨時可能因大出血而去世,因此被列為末期、瀕危居家安寧照護病患。

邱志成人生轉捩點是2017年底,夫婦倆帶孫女到隔壁大賣場閒逛,孫女很喜歡一台「波力車」,售價1000餘元。李素真看出老伴很想幫孫女買,便提議先生存錢,希望用親情力量幫他戒酒。不料邱志成卻說:「妳先借我,我會還妳。」

說也奇怪,邱志成真的信守承諾,減少索取零用錢,當作存錢。李素真用這個方法,接連幫老伴買了幾種玩具給孫女,最近一年多邱志成不再伸手要錢,也終於戒酒,與其說是那台波力車的功勞,不如說是阿公疼孫女的力量戰勝多年酒癮。

出現失智 靠親情減緩退化

孫文榮說,剛加入照顧時邱志成狀況很糟,只能盡力治療。但這一年多改變很大,迅速回升,多虧李素真的照料。不過邱志成因長年飲酒,腦神經受損,已漸失智,只能靠家庭力量支撐,減緩退化。客觀判斷,重度失智會比身體再度變壞情況更早出現。

被問到未來還抱什麼希望?邱志成說:「沒有啊!慾望越少越快樂。」李素真欣慰地補充:「就是少欲知足啦!這是《佛說八大人覺經》說的。」看到老伴身體漸漸穩定,李素真盼望再藉著電視弘法節目、聽經學佛等各種法門,幫助他別那麼快忘了自己和家人。

(中國時報/廖德修)

雖已逐漸失智 不忘說我愛妳

不捨老伴孤單 寧可他先走一步

「妳愛我,我也愛妳!」這句話出自開始失智的邱志成口中,或許已遲到幾十年,但聽在邱太太李素真耳裡仍無比安慰。她說:「結婚幾十年,現在的他最專情。」有時兩人出去散步,李素真沒跟上,老伴還會回過身來等她。

李素真回想獨力照顧他這十來年,為了討零用錢買酒喝,軟求往往變成硬要,簡直就像家庭革命。但這一年多來他彷彿變另一個人,常心存感恩,也會說好話、安慰人,「讓我覺得很有成就感!」

李素真熱心公益、喜歡助人,本身是慈濟委員,與鄰里關係良好、有口皆碑。她形容和老公的這場戰爭有點像「善惡拔河」,也就是業力牽引。篤信佛教的她曾向佛祖祈求,讓她有智慧面對困境,一分一毫從谷底慢慢爬起來,「如今我的善終於拔贏惡。」

除了李素真的細心照顧,幼稚園大班的孫女也很有療癒作用。李素真說,即使老伴住院期間,最心心念念的也是寶貝孫女,後來才能用「買波力車」來打動他、誘使他戒酒。有時看到祖孫兩人互動,李素真突然覺得,老伴簡直像個孩子。

長年照顧老伴,李素真說,這是責任,是份內事,也割捨不下。老伴說小時候的事情幾乎都忘了,今年農曆年李素真還刻意帶他回南投縣鹿谷鄉老家,帶他去念過的小學、走過的小路,幫他照相留念,還在老家住了一晚,讓他逐漸想起過去,以減緩失智速度,效果似乎還不錯。

孫文榮醫師說,對開始失智的人來說,家人、鄰里互動非常重要,李素真和家人做得非常好,也非常辛苦。如果是獨居老人,或由外籍看護照顧,由於語言文化隔閡,互動可能較少,退化、走下坡速度就很難減緩。

人的生死很難料,如何面對無常?李素真說,如果是自己先離世,一定會很掛心老伴,她不希望這樣。好萊塢電影「班傑明的奇幻旅程」,片中男主角和常人不同,竟然由老而幼,最後變成一個嬰兒,躺在已經成為老嫗的太太懷中離開人世。面對可能逐漸失智的老伴,如果有一天他終將忘記一切,或許這會是李素真希望的結局。

(中國時報/廖德修)

另一半走失 還好鄰居幫忙找到回家的路

居家醫療結合社區 照顧網更完備

孫文榮醫師和團隊2017年8月展開居家照顧,剛開始邱志成狀況不穩,必須兩、三天到家裡訪視,診療、開藥方,隨時注意病情。邱志成戒酒後身體好轉,就一周訪視一次,再變成兩周一次,最近大都一個月一次。

邱太太李素真非常感謝孫文榮醫師和團隊,在她獨力照顧老伴十年後終於有了幫手,心理也有依靠。孫文榮不僅照顧病人,更關懷家屬,常勸李素真不能陷在漩渦中,儘可能抽空散散心、喝杯咖啡,須自我調適,畢竟居家照顧是條漫長道路。

孫文榮分析邱志成狀況指出,他的身體雖已好轉,但有腦部問題,想恢復到百分之百不太可能,如果要減緩失智、失能,就要靠家庭和社區持續不斷照顧與關愛。

孫文榮說:「真正的力量在家庭、社區!我們只能提供醫療,但像邱志成的案例,更需要日常生活照顧,而他的現況與我們剛接手時相比,幾乎已完全改觀。」像這樣由家屬、家庭發展到社區,由點而線而面,形成照顧網,社會才能更祥和。

孫文榮認為,居家安寧照顧要成功一定得走進社區,必須鼓勵大家努力去做,因為生活和醫療是分不開的。面對逐漸高齡化的社會,醫療、生活要同步,才能降低高齡人口失能,或延緩失能速度。如果不幸失能,有了社區力量介入,建立居家醫療、長照、安寧一條龍照顧體系,再加上哀傷輔導,才能完整無缺,少了任一個環節都不夠理想。

這方面邱家又是個範例,本身是慈濟委員的李素真說,平時一定要「結好緣」,不要太計較、更不要怕吃虧,有需要時別人自然會伸出援手。她在雙連國小擔任導護媽媽20幾年,鄰里都知道她這號人物,所以只要邱志成走出家門,就有「眼線」幫忙留意,這就是「結好緣」發揮作用。

李素真說,每次老伴走出家門,社區都有人幫忙照看,過馬路時會有人喊:「邱仔!過馬路小心點,不要跑太遠哦。」有一次不慎走失,幸虧碰到認識的人幫忙指引,才能找到回家的路,這就是社區關懷力量。

(中國時報/廖德修)

回到熟悉的家 恢復得更快

家人的關愛 支持病患也鼓舞醫療團

負責照顧邱志成的團隊除了孫文榮醫師,還有護理師李淑慧、心理師羅智宇等,齊心提供居家照顧。李淑慧照顧邱志成約一年左右,她覺得邱太太李素真對老伴的關愛很令人感動。照顧團隊加上社工人員,各有其扮演角色和功能,也希望透過大家努力,把較好的生活品質帶給受照顧的人和家庭。

羅智宇認為,醫療可以做的就是盡量幫助病人回到家庭,如果把人留在醫院或醫療機構,由於對環境的陌生感,周遭也缺乏熟悉的人,狀況很難控制,不可能恢復得很理想,事實上也很難照顧得很好。

以邱志成的例子而言,羅智宇說,整個醫療團隊先把他的狀況穩定下來,家人照顧的負擔就會減輕,不像以前那麼辛苦,茫然不知所措。而李素真會去查很多資料,幫忙解決問題。

羅智宇覺得,邱志成和家人間的互動非常親密,甚至可以感覺得到他的熱情,因為他還會對太太說:「我心裡只有妳。」可見有了家人的支持,比較容易恢復到往常水平。再加上社區的力量支撐,就會形成完整保護網、照顧體系,這一點非常難得,也是羅智宇對這個案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羅智宇說,曾輔導過獨居的案家,居住環境通常不理想,甚至醫療團隊想進入家中都有困難,最主要還是缺乏家人支持,真的比較難度過難關。像邱家給他的感覺就很溫馨,親人互動非常可貴,讓他輔導時也備受鼓舞。

(中國時報/廖德修)

  • 策劃:郭石城
  • 執筆:廖德修
  • 攝影:黃子明、王英豪、杜宜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