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從本土對以色列發動史無前例的武裝攻擊,美國總統拜登如臨大敵,率領國安團隊坐鎮白宮戰情室。從軍事角度而言,這個事先預警,昭告全球的軍事行動僅造成極少數人員受傷,看似一場煙火秀,卻可能是中東權力結構的拐點,外溢效應波及世界秩序。
伊朗煙火秀 有外溢效應
為報復以色列本月初轟炸伊朗駐敘利亞總領事館,造成14人死亡,其中包括伊朗伊斯蘭聖城指揮官札赫迪和7名軍官,伊朗13日向以色列發射了170架無人機、30枚巡弋飛彈及120枚彈道飛彈,面對以色列的先進防空系統以及美國、英國協防,伊朗的襲擊尚未抵達以色列邊境,就已被瓦解,這個雷聲大雨點小的結果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整個事件的重大意義在於,伊朗公然挑戰在中東擁有絕對軍事優勢的以色列,而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在美國總統拜登壓力下,放棄採取報復行動。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波頓表示,伊朗的軍事行動代表了美國嚇阻的「重大失敗」,以色列與美國又決定概括承受這個結果,美國對伊朗的威懾失去作用,短期內難以恢復。
全球地緣政治正以極為弔詭的方式運轉,俄羅斯、中國、伊朗與北韓被前美國國務卿龐佩奧等極端保守派視為「新邪惡軸心」,美國必須加強盟國合作,對抗這個「獨裁聯盟」。但為預防伊朗攻擊以色列可能升高中東地區危機,國務卿布林肯第一個通話的對象是中共外交部長王毅,希望中共能扮演穩定角色,勸阻伊朗不要採取過於激進的手段。
美中戰略競爭方興未艾,美國仍視中國為最大的威脅與挑戰,在伊朗問題上卻必須尋求中國的協助,說明了中國在國際社會、特別是中東地區的影響力日益提升,再加上中國與伊朗保持友好關係,中方或許能發揮關鍵作用,美國無法漠視這個事實,也必須作出妥協。
從美國於2021年8月倉促撤出阿富汗,留下中東地區權力真空;大陸於2022年3月居中斡旋,促成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恢復邦交,此消彼長,世界權力版圖重新洗牌,伊朗報復以色列事件再次印證這個新現實。
美國和以色列正為其錯誤的決策與行動付出代價。為報復哈瑪斯於去年10月7日攻擊以色列造成1139人死亡,250人被俘虜,過去7個月,已有超過3萬3000名阿拉伯人慘遭殺害,包括1萬3800多名兒童,190萬人流離失所,迦薩走廊成為人間煉獄。再加上以色列國防軍多次攻擊,導致國際人道救援人員傷亡,以及轟炸伊朗駐敘利亞總領事館遭到國際社會譴責,傳統上一面倒向以色列的美國也喪失道德制高點,拜登飽受抨擊,因此在譴責伊朗的攻擊行動時,更強力要求以色列不得以牙還牙。
美單極瓦解 重塑新秩序
伊朗與以色列可謂世仇,但忌憚以色列的軍事力量,不敢直接從本土攻擊以色列,過去都是透過代理人進行零星行動,這次吃了豹子膽發動直接攻擊,除為了顏面與尊嚴外,拜登在國內及國際壓力之下,不能如過去義無反顧支持以色列,以及美國在中東地區影響力式微都是關鍵因素。
伊朗攻擊行動經過精打細算,相當節制,光是幾個小時的預警時間就可看出伊朗並無意要造成重大傷害,避免以色列更激烈報復;而以色列藉此展現優越軍力,以及安全不容挑戰的決心;美國、英國、法國也參與聯防,希望以此彰顯對以色列的支持,以及在中東地區不可取代的地位,大家各取所需,都可號稱達到目標,讓整個事情在可控制之下暫時落幕。
拜登政府外交政策仍以美中戰略對抗為主軸,但烏克蘭戰爭、中東戰亂分散了美國有限戰略資源,戰爭延宕加劇間接損害美國威信,拜登政府過度自信,以為可以同時應付多條戰線,但從中東情勢最新發展來看,「唯美獨尊」的單極體系確定瓦解,重塑世界秩序進入關鍵時刻,任何區域性的衝突能升高為兩大強權對抗,這是各方必須認清、迴避的挑戰。(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