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0・Array

2024-04-20・Array
社評/不和美國糾纏 該開放就開放

 中國大陸還會是外資的首選地嗎?隨著美財政部長葉倫訪華拋出「中國低價競爭論」疑慮再起。根據葉倫說法,大陸透過政府補貼所塑造的不公平產業競爭優勢,對全球經濟穩定造成嚴重威脅。葉倫強調,為避免大陸廉價貨品輸出,嚴重衝擊美國企業與勞工權益,拜登政府將運用各種可能手段,如加徵額外關稅或限制進口等,來因應大陸產能過剩所衍生的負面外溢效應。在即將召開的G20財長會議上,葉倫可能聯手其他國家對大陸施壓。

葉倫訪華 喊話施壓大陸

 從全球急迫的淨零轉型的壓力來看,大陸提供高性價比(CP值)的潔淨能源產品,無論是電動車或太陽能面板,根本不存在產能過剩問題,反而是對症下藥的良好解方。去年11月G20會議,中美雙方均同意在2030年底前將全球再生能源產能增加兩倍。大陸提供既便宜又好用的再生能源產品,應該是對全球經濟的貢獻才對,怎麼突然變成威脅?

 道理並不站在美國這一方,但美國恣意升高對抗,更增添在陸外資的疑慮。葉倫的喊話不僅破壞了拜習會後雙方和緩的氛圍,原本已不安的在陸外資企業,更擔心中美貿易衝突再起,進一步加劇營運困境。

 除了中美對抗的政治因素干擾外,經濟因素也是外資決定去留的考量重點。特別是消費低迷、投資不振、出口復甦緩慢,讓大陸經濟面臨最嚴峻的考驗。北京為扶植本土供應鏈、加速產業轉型升級,正積極推動進口替代策略,都對外資在大陸的發展構成強烈挑戰。

 大陸國家統計局最新經濟數據,今年第1季大陸經濟成長率5.3%,儘管透露濃厚回溫氣息,但3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卻分別僅年增4.5%及3.1%,遠不及市場預期的6%及4.6%,也低於前值(2月)的7%及5.5%;而房地產開發投資衰退幅度,甚至從2月-9%擴大至3月-9.5%,可見內需消費及投資依舊疲軟,當前景氣回溫仍充斥著變數。好不容易在1、2月看到動能重新加溫的出口,3月卻又反轉衰退7.5%,也令人擔心接下來外部經貿變化,可能進一步壓縮大陸經濟成長空間。

 內外交迫的經濟情勢,大幅衝擊外資企業在大陸的銷售表現,成為外資是否繼續加碼投資的關鍵因子。

 《經濟學人》報導指出,受到大陸經濟復甦力道不如預期影響,2023年在大陸營運的18家大型跨國企業中,有高達13家營收衰退,比重超過7成。其中,高通及三星銷售額大減2成以上,蘋果及特斯拉在大陸本土產業及企業的激烈競爭下,大陸市場銷售數字也是節節敗退。

經濟前景 外資去留關鍵

 中美對抗意識升溫與經濟復甦充斥變數,加上市場競爭益發激烈,正在形成一股推力,把外資往外推。這對目前正全力拚經濟的大陸來說,並不是好事。

 因為不管是想透過提振民間消費與投資信心,或是加速產業升級轉型來提高經濟產出,都需要更多外資與技術投入,方能事半功倍。北京也深刻明白這個道理。近期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李強會見全球商業領袖時,發表一連串鬆綁外資政策、加大吸引外資力道的談話,都是基於這樣的思維。

 站在企業經營與兼顧利潤風險的立場,短期中美對抗的政治紛擾,確實會影響外企對大陸投資行為。不過長期來看,經濟前景與市場好壞才是決定外資去留的關鍵。大摩針對近400家跨國企業的調查指出,即便外企仍對大陸景氣有所疑慮,但隨著經濟出現好轉跡象,外企對大陸投資的看法也漸趨樂觀,比重在2023年第4季來到67%,較2022年第1季景氣谷底的46%,高出2成以上。

 不和美國糾纏,按自己的步調繼續對外開放,吸引外資做大內需市場,中國經濟至少還有30年榮景。北京已端出一連串政策牛肉,如何具體落實更為重要。尤其是在市場機制方面,攸關外資投資信心,如何在做法上多尊重市場、減少非必要的政治干預,北京需要更多實際作為。(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