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12日舉辦總統大選,不過首輪選舉無人過半。早前要求「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改名的現任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eda)拿下44%選票居首,將與現任總理席莫尼特(Ingrida Simonyte)在26日的總統決選中再次對決。
立陶宛為「半總統制」國家,總統是國家元首,總理代表政府,由形成國會多數的政黨或政黨聯盟提名組閣。立陶宛總統掌外交、國防大權,但往往被期待與外交部長緊密協調。
選前民調顯示,59歲的瑙塞達遙遙領先其他7名候選人,包括席莫尼特和著名律師維格勒(Ignas Vegele)。此次選舉投票率超過59%,是自1997年以來最高的一次。
據路透援引立陶宛選委會數據顯示,在首輪投票中,瑙塞達獲得44%選票,而49歲的席莫尼特則以20%選票位居第2。此次立陶宛總統選舉,是席莫尼特在2019年總統決選中輸給瑙塞達後,兩人再次對決。
路透指出,瑙塞達似乎有望在26日總統決選獲得第2個,也是其最後一個任期。瑙塞達告訴法新社,他對贏得總統決選很有把握,不需「任何策略」來對付席莫尼特。
維爾紐斯大學(Vilnius University)分析師維皮索斯卡斯(Ramunas Vilpisauskas)指出,「席莫尼特受到保守黨選民和自由派人士支持,而瑙塞達在經濟和社會政策方面,則是左派候選人」。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2021年在立陶宛成立以「台灣」冠名的代表處,引發中國與立陶宛之間的裂痕。立陶宛東歐研究中心主任科賈拉(Linas Kojala)表示,「中國對(台灣)開設代表處的反應,比預期更為嚴厲,這引發了爭論。」他補充說,中國的反映正在傷害立陶宛當地企業。
瑙塞達7日再次呼籲改善與中國關係,他認為設立貿易代表處「原則上是積極的」,但代表處應根據國際標準採用「台北」一詞,而不是「台灣」,以化解與北京日益緊張的關係。對於我駐立陶宛代表處更名一事,席莫尼特則與瑙塞達立場對立。她先前指出,台灣代表處的名稱是台灣人自己選擇的,他們「有正當的權利這樣做」。(旺報/劉詠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