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立委翁曉玲爭取大陸開放陸生來台,陸方人員怨答「你們(台灣方面)有善待陸生嗎?」聽在期待兩岸擴大交流為台海創造和平契機的人們耳中,不覺得慚愧嗎?
台灣於2011年開放陸生來台就學,2019年12月大陸武漢爆發新冠疫情,民進黨政府很快在次年1月26日宣布暫停陸生來台,大陸於當年4月9日公告暫停陸生來台就讀,隨著疫情趨緩,教育部在2022年7月及11月開放學位生與短期研修生來台就讀。但陸方至今未解除陸生來台禁令,在台陸生人數持續減少,以在台時間較長的研修生及學位生為例,從2016年最高時的4萬1975人,減為今年第一季的880人。
民進黨政府一再強調,陸生遽減是因為大陸不放人,從結果論看,確實如此,然而,從過程論來看,陸生在台的權益一直比不上外籍生,對陸生日常生活與受教權造成不利影響,加上兩岸關係惡化,相互惡感增加,陸生來台求學意願當然降低。
疫情期間,蔡政府暫停陸生來台時間點比其他外籍生早,恢復來台時間點晚。2020年6月底疫情稍緩,蔡政府逐步開放低風險國家(地區)境外學生返台就學,卻以「兩岸關係特殊」為理由排除陸生,明顯是對陸生的歧視。
當時在台就讀學位陸籍學生8353人,因而被拒絕入境返校就學的陸生高達7000多人。擔心無法返台,錯過註冊時間,影響後續就讀的機會,這7000多名學生自組「陸生返台推進小組」,爭取返台就學的權益,但未獲得重視。
鬆綁歧視政策限制
政府對陸生的制度性歧視現象非常明顯,依據《外國學生來台就學辦法》,來台就讀大專院校學士班及研究所正式學程的外國留學生,在台灣停留6個月以上者,可申請居留簽證,但陸生來台就學屬於「停留」而不是「居留」,無法取得居留證,這也是陸生遲遲無法納入健保的因素之一。
民進黨長期反對陸生納保(健保),認為健保資源寶貴必須謹慎使用。總統當選人賴清德競選期間提出「陸生納保」政見,政府隨後宣布施行,認為是對陸生釋出善意。但外籍生早已納保,台灣在開放陸生十多年後才開放納保,實在談不上善意。
台灣是外向型經濟體,須盡量擴大對外連結,加上近年出生率急遽降低,不應該把大陸觀光客與陸生來台視為兩岸政治問題,而是國家發展戰略問題。台灣需要爭取全球觀光客、全球人才來台旅遊、求學、工作,我們必須思考:全世界有那麼多值得觀光旅遊的地方、那麼多國際排名更好的學校、那麼多薪資比台灣高的國家,觀光客為什麼要來台旅遊?年輕人為什麼要來台求學?人才為什麼要來台工作?台灣一定要有某些特點、優勢和誘因才能吸引他們。
台灣在全球留學市場爭取更多機會的必要,隨著少子化趨勢愈來愈嚴峻而快速提高,否則生員減少後,將不斷看到高教規模的萎縮。台灣看待「陸客」和「陸生」,要著重「客」與「生」,不要只聚焦在「陸」,才看得到商機。
更重要的是,隨著陸生在台灣、台生在大陸就讀,年輕人自然而然融入對方社會,是彼此認識與互相理解的最佳管道;教育部一再表示,支持並歡迎陸生來台就讀立場始終一致。但檢視對陸生的種種規範及限制,卻發現台灣對陸生實在不能算是友善。
善用中華文化優勢
陸生納保問題雖已解決,但對陸生的「三限六不」,及限制留台就業的歧視性政策仍未鬆綁。根據《大陸地區人民來台就讀專科以上學校辦法》規定,陸生不能申請獎助學金、不得從事專職或兼職工作,連打工都有嚴格的規範。陸方所謂「沒有善待」指的是這些限制措施。
賴清德準總統希望兩岸恢復正常交流,那麼就應該取消對陸生的歧視性政策,讓陸生安心就學、好好過日子,讓各大學可以善用中華文化優勢爭取陸生,愈多年輕人來台就學,台灣就愈安全。(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