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9・Array

2024-06-09・Array
社評/借鑑大陸行動支付 開啟新想像

 電子支付產業近年蓬勃發展,2024年第一季全台共10家專營、20家兼營電子支付機構,總使用人數年增20.4%,已達2808.3萬人。不過,由於行動支付機構太多,各有各的行銷策略與使用方式,令消費者眼花撩亂,更增加商家導入成本,反而阻礙了推廣普及。

電子支付不再只是錢包

 以台北市為例,公有市場行動支付設置高達99.67%,夜市設置率也達到72.9%,但實際使用成效不彰,去年48處公有市場、商場,平均每月僅40餘筆消費使用行動支付。

 大陸行動支付發展多年,無論是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還是邊遠地區,行動支付普及率和使用意願都非常高。此外,大陸行動支付與市政繳費、醫療、交通等公共服務連為一體,背後雖有不同的業者,但用戶無須下載多個APP,使用相對便利。大陸行動支付普及率達到86%,位居全球第一,其發展過程,經歷過燒錢提升普及率的階段,也經歷過從壁壘分明到互通的整合過程,有幾點或可為台灣借鑑。

 首先,支付業者可提供多種服務,以提高用戶黏性。台灣行動支付分為第三方支付與電子支付兩大類,第三方支付僅能代收、代付,代表業者為綠界、LINE Pay;電子支付以街口、全支付、一卡通為代表,除代收、代付之外,還可轉帳和儲值。其功能以支付為主,業者透過優惠、返利等方式吸引用戶。但對消費者來說,並不比信用卡甚至悠遊卡方便,短期的小利小惠抵不過長久以來的付款習慣。

 而大陸行動支付的應用,付款買單僅是其中一項,能留住用戶的是其附加功能。例如支付寶可買理財產品、申請保險理賠、預約醫院掛號,也可綁定居住證、出生醫學證明、結婚證等,作為官方電子證件使用,甚至透過支付軟體還可以查詢附近餐館的等候時間,申請電子排隊等等。

 這些功能讓行動支付不僅是「手機裡的錢包」,更成為民眾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對商家尤其小商店而言,支付軟體可以自動生成財務報表,定制行銷海報,甚至推薦進貨管道,培訓銷售技巧,相當於請了一位全能助手。附加服務讓電子支付不再僅是錢包,而成為營業與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次,不同行動支付業者之間的互聯互通,可以提升用戶便利度。台灣行動支付百家爭鳴,用戶使用場景受到局限。大陸正在推行條碼支付互聯互通,允許消費者使用多種不同的支付APP,掃同樣的碼牌進行支付,提升便利性。京東與微信的支付碼近期已完全打通;微信、支付寶「兩巨頭」也在逐步撤銷使用壁壘。大陸逐步推進在不增設碼牌、不改變平台收款功能的基礎上引入競爭,讓中小企業和消費者獲益。

整合業者發展數位經濟

 金管會與財金公司從去年開始推行「TW QR Code」,希望透過整合為消費者及商家帶來便利,今年可望連接公車、捷運支付體系,如果能順利推廣,將對台灣電子支付發展產生里程碑意義。不過,由於第三方支付業者LINE Pay等主管機關為數發部,尚未納入「TW QR Code」整合,這是未來應努力打通的關節。

 此外,台灣應避免大陸電子支付走過的彎路,譬如對境外人士、銀髮族的需求要照顧。微信、支付寶兩家獨大,至今尚未完全互通,銀行支付與非銀行支付的互通仍然存在障礙。大陸近年意識到,多元化的支付行業生態,對激發市場發展的活力和創新力的重要意義,開始鼓勵行業引入新競爭者。

 行動支付與數位經濟相輔相成,大陸行動支付發展受惠於網路消費崛起,新一波行動支付成長,源於網路經濟往實體店面延伸,年輕消費者在實體店消費也在網路下單,即使餐飲、娛樂等線下消費也會先在直播間領取優惠券。

 台灣推廣行動支付,更重要的是發展數位經濟,拓展網路生活、交易的空間,養成「網路思維」。電子支付業者能不能從「支付」發展出更多可能的商業模式,創造更多獲利,即是各家電支業者的課題,也可以開啟台灣數位經濟生活的想像。(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