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2・Array

2024-06-22・Array
社評/大陸出口回溫 更要提振內需

 大陸5月出口年增7.6%,創下一年多來最快增速紀錄。對內需疲軟的大陸經濟而言,猶如一劑強心針增添市場信心,IMF及世界銀行均上調大陸經濟成長率。值得注意的是,5月出口增速加快,並非短期現象,而是長期趨勢的延續。

出口增速 關稅戰風險升

 箇中原因,除了商品競爭力提升與全球需求改善外,更重要的是,出口地區與產品結構的轉變,讓大陸出口更具底氣與韌性。根據大陸海關統計,今年1~5月,大陸對東協及拉丁美洲國家出口分別成長9.7%及10.2%,遠高於對美國及歐盟的0.2%及-3.9%;其中東協占比16.8%,高居大陸出口比重第一位,若加計拉丁美洲國家,占比進一步提升至1/4,比美國14.6%及歐盟14%高出10個百分點以上。

 2018年美國主導的供應鏈移轉戰略,雖對大陸出口造成衝擊,但隨著出口目的地的調整,傷害正逐漸縮小,甚至反而逼使大陸加速開發新的藍海市場,這不是一件壞事。在美國發動的「中國加一」壓力下,不僅台資和外資企業轉移生產基地,陸企同樣積極布局,紛紛轉往越南、印尼、墨西哥及巴西等地投資設廠。東協及拉丁美洲成為陸企海外備援生產基地,自然拉動大陸出口。這個勢頭仍在持續,將支撐著大陸出口動能。

 產品結構的轉變,是另一個大陸出口令人無法看淡的原因。今年前5個月,附加價值及技術含量較高的機電產品,占大陸整體出口比重達59%。其中如電動車、積體電路及自動資料處理設備及其零件等,就分別成長26.3%、25.5%及9.9%,均遠高於整體出口的7.6%。顯示大陸出口產品品質的提升,在全球數位、智能、綠色轉型趨勢下,無疑是大陸出口的長期底蘊。

 根據摩根士丹利整理的數據,2023年大陸成熟製程晶片、電動車、鋰電池及太陽能面板等產品出口,約占大陸出口總額8.5%。5年前中美貿易戰開打前後不過4.5%,顯見大陸出口產品結構的優化。野村不諱言,今年大陸出口持續看好,並將全年出口增速直接上調0.7個百分點。

 出口看好歸看好,潛藏的風險不可輕忽。歐盟日前跟進美國,對大陸電動車徵收額外關稅,最高達38.1%,是一大警訊。換句話說,儘管現階段大陸電動車出口規模不大,且在生產上仍具成本優勢,美歐加徵關稅短期衝擊可能有限。但不容否認,大陸電動車出口占比逐年提升,加上隨之而來的關稅報復措施,恐將加劇全球貿易碎片化現象,將波及大陸出口表現。

經濟關鍵 刺激消費投資

 若加徵關稅從電動車延伸到其他戰略物資及產品,或課稅地區擴散到美歐以外國家,如G7會議將大陸產能過剩問題列為核心討論事項,巴西也打算在未來兩年將電動車關稅提高到35%,勢必對大陸出口造成壓力。隨著美國反中意識抬頭,不管最後拜登或川普入主白宮,都會把對陸加徵關稅當作籌碼,來回應選民期待,無形中也會惡化中美貿易情勢。這或許都是大陸在喜迎出口回春之際,必須得加以正視的課題。

 進出口貿易,正如銅板的兩面,事涉貿易雙方的利益,難以操之在己。除須留意可能的貿易戰升級與衍生關稅風險外,更須努力刺激並提振內需。這樣做有兩大好處,一方面可出口轉內銷,消化部分受到制裁的出口產能;另一方面可加速經濟結構調整,藉由內需市場擴大消費與投資動能,進而帶動經濟成長。

 過去大陸經濟高速增長年代,相當倚賴出口貢獻,然而近年來在供應鏈自主與雙循環基調下,逐漸轉化成內需驅動模式。亦即,站在維繫經濟動能的角度,出口地區及產品結構的優化,固然重要,但未來真正能夠推動經濟大步邁前的引擎,恐怕還是非內需消費及投資莫屬。

 現時出口火種已經點燃,接下來,北京或許更應好好思考,如何在此基礎上再加把勁,刺激內需消費與投資。畢竟,內需才是大陸經濟能否振衰起敝的關鍵。相信外界也都睜大眼睛,等著看。(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