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2・Array

2024-07-12・Array
社評/危機就是轉機 梁文傑開啟的契機

 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在立法院備詢時,澄清自己並未主張「兩岸是兩國關係」,並清楚說出,「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習慣都稱兩岸關係」。不少媒體解讀梁文傑收回了「兩國論」,卻遺漏了更重要的一點:這是民進黨政府官員罕見以「兩區論」正面表述兩岸關係性質。

以兩區論展開溝通

 不得不說,梁文傑以「兩區論」否認「兩國論」,的確是被「逼」出來的結果,不只在野黨立委連番追問,近期台海情勢急轉直下,更讓梁文傑必須對兩岸關係性質做出澄清。大陸端出《懲獨22條意見》後並無具體動作,回頭來看,更像是立場宣示或法律威懾,但賴政府立即調升大陸旅遊警示。此後賴總統在中研院百年院慶再談「兩國互不隸屬」,更要命的是,梁文傑在電台節目上認可主持人「兩岸實質兩國」的說法。

 台灣選舉制度下,官員言論往往天馬行空,民眾第二天就忘記,但賴政府高層的兩岸論述,在北京看來完全是「升級挑釁」的訊號。直到7月2日大陸海警強勢執法押走澎湖漁船,民進黨才驚覺代誌大條。先是綠媒放話,暗示涉事漁船「自討苦吃」,有意壓抑反中民粹;政府也低調處理並呼籲兩岸溝通,陸委會記者會罕見由主委邱垂正回應媒體,強調「兩岸關係就是兩岸關係」、重申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海巡署對大陸越界三無船火速罰款後釋放,避免事端擴大。

 從上述兩岸互動、較勁的多個回合,重新審視梁文傑的「兩區論」,可以感受到民進黨政府對北京變得戒慎恐懼。早在4年前蔡英文第二任期前夕,民進黨立委曾提出法案,主張將憲法增修條文開頭的「國家統一」刪除,引起陸方極大憤怒,最後蔡政府高層出手壓制,綠委只得以「現在太危險」為理由匆匆撤案。如今梁文傑的案例類似,開始在電台節目默認「兩岸是兩國」,到後來在立法院澄清「兩岸是兩區」,但這次「跳Tone」的主角不是民代,而是政府官員。

 梁文傑兩岸論述「跳Tone」,反而給連續2個月處於危機、緊繃狀態的兩岸關係,帶來一絲喘息的契機。要知道,回溯2016年5月民進黨重返執政至今,政府官員公開、正式、逐字以「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定位兩岸關係,可以說非常罕見。即便在蔡政府立場「最軟」的2016至2017年,時任陸委會主委張小月也只以「兩岸關係不是外交關係」的負面表列帶過。上一任海基會董座李大維卸任前,曾意有所指提到「兩岸關係已超過台灣地區跟大陸地區的關係」,雖然提及「兩區」,但實質目的是否認「兩區」。

建立民共二四共識

 也就是說,梁文傑的「兩區論」表述,白紙黑字寫入立法院公報,成為2016年以來歷任民進黨政府官員中,最接近「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的言論。兩岸關係之所以成為難題,就在於雙方始終無法就「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關係達成共識,所以才有「戰略模糊」的存在。如果說,兩岸的兩個政權、兩個政府、兩個治權,彼此互不隸屬,固然符合法理與現實,一旦引申到兩岸是兩個國家、互不隸屬,就必然與「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的我國憲政體制產生矛盾,也踩到北京紅線。

 如果陸委會把梁文傑「兩岸關係就是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的關係」的表述,授權海基會向對岸海協會發函,豈不是民共之間的「二四共識」?兩岸就有機會以此為契機展開溝通,為善意和解進行鋪排。危機往往是轉機,但畢竟成事在天、謀事在人。今年台北旅展,賴政府一口氣同意155名陸方官員和業者來台參展,與前兩年蔡政府「嚴卡大陸官員」的態度截然不同,既然新政府在具體行動上已經做出調整、鬆綁兩岸半官方交流,不如回歸「兩區論」,種下兩岸僅存的默契,等待發芽和開花的那天。(旺報)